1)第六百二十六章归因效应_窥情:官心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人们撒完欢,唐铭涛笑眯眯的说道,说后面课程还需要这些书,顿时哀鸿遍野,紧跟着唐铭涛又说,他有多余的书提供,不过加价百分之六十。

  顿时人们开始说唐铭涛是女干商。

  总之那天人们很放松,不过那几个得C的人并不痛快,在赵远鹏的鼓动下还找到了学校领导。

  不过学校很明确告诉他们,培训班的主题就是团结协作,没有按照要求来,就算作业再好,也只能打C!

  优秀结业生,必修在门门考核上,得到优秀,换句话说,赵远鹏他们几个已经没有资格!

  可我没有想到,这些人将此事归咎于我头上,赵远鹏说,都是我搞出来什么破学习小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在作业这一项得到C。

  本来毫无根据的一句话,却得到了这几个人的赞同,王文晶说既然他们拿不到优秀结业生,别人也别想拿到,尤其是张子健。

  你听听,这还叫话,但偏偏这几个人认为应该这样做。

  换句话说,此刻他们的心理就是我们不好受,别人也别想好过!

  就这样这几个人联合起来,开始商量怎么针对我们。

  有人说这些人是不是有毛病,其实并不是有毛病,而是这种心理,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产生的不好后果归因于他物、他人,很少会从自身找问题。

  其实,这是心理学上所讲的一种归因效应。

  例如:一次考试过后,妈妈责怪小明的考试成绩太差。而此时小明可能会辩解说“是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了”.“我时间不够用”,“考试的那个知识点我正好没有复习到”。但小明的妈妈很可能就会一针见血地指出:“你是不用心,没有好好学习。”

  妻子在洗碗,突然“砰”的一声,盘子被摔碎了。对此,妻子对丈夫抱怨说:“盘子上的油太多了,太滑了。”丈夫会开玩笑地说:“我看八成是你又毛手毛脚了吧。”

  这些事例,在生活中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但根据这点,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

  遇到问题和麻烦的时,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从自身找原因,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归结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再适度地去考虑外在原因。如此,事情才能够得到彻底解决,困难也会退避三舍。

  道理虽然大家都懂,但是坐起来就有些困难,更何况这几个人都是眼高于顶,在单位属于前途无量的人,此刻受到挫折,难免会迁怒于别人,产生归因心理!

  这一次最高兴的人莫过于是齐云峰,我瞅见这小子躲到一个无人角落里打电话,一脸的兴奋,估计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姥爷和他爸爸!

  休息三天,班中不少人说出去转一转放松一下,于是我召集班委会商量去哪里。

  王文晶的意见参观京城名胜古迹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