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章 天火余威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得不退守温江安国镇。

  ◆围追堵截

  起义军死灰复燃,而且攻城夺寨势如破竹,太宗又坐立不安了,“这还没完了呢!”即令如京使白继赟为峡路都大巡检,率精兵数千入夔门,晨夜兼行,协同王继恩、尹元、雷有终镇压义军。

  淳化五年(994)五月下旬,张余起义军列阵西津口,与白继赟所部对决,双方瞬间“矢石如雨”。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载:“继赟入夔州,出贼不意,与巡检使解守颙腹背夹击之,贼众大败,斩首二万级,流骸塞川而下,水为之赤。夺得舟千余艘,甲铠数万计。”

  义军正与白继赟战斗正酣,巡检使解守颙率军从侧翼杀出,义军腹背受敌,大败而走。此战,义军阵亡两万多将士,舟船损失千余艘,尸骸阻塞河道,江水都被染红了。

  进攻施州的义军,也被施州指挥使黄希逊击败。义军遭受如此重创,形势极其不利,张余只得率军西撤。

  六月,张余率义军攻占云安军(今重庆云阳)。

  峡路行营宋军在嘉陵江口,大败张罕的两万义军,又在合州西方溪再次击败义军,俘获斩杀无数。

  五万义军攻打陵州(今四川仁寿),知州张旦招募百姓,临时组成一支“官军”,守城助战。义军不敌,损失五千人马,败走。

  七月,马太保所部义军进攻眉州,知州李简率兵坚守,义军围城一月有余而未能攻克,只好退兵。

  淳化五年(994)八月,由于官军长时间在蜀地用兵,西夏和大辽又不断滋扰边境,太宗有些不耐烦了,遂对参知政事赵昌言道:“西川本就是一个国家,太祖平之,讫今三十年矣。”

  赵昌言知道太宗的意图,即上前用手指画攻取西川之策,太宗大喜,命其为川陕五十二州招安行营马步军都部署。

  赵昌言再三推辞,太宗不准,赐其精良铠甲、宝马及白金五千两,又赐手札数幅,均为讨贼方略,令从王继恩往下,均受赵昌言节度。

  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今山西孝义市)人。父亲赵叡,曾任使府从事,太宗任开封尹时,任他为雍丘、太康二县令,后官至安、申观察判官。

  赵昌言少有大志,太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胡旦榜进士第三名。举进士时,由于他文思敏捷而名震考场,以贡部第一的身份参加了廷试。授任将作监丞,通判鄂州,后选任为荆湖转运副使,再知青州。入朝任职方员外郎,主持制诰,参与修撰《文苑英华》。

  雍熙二年(985),主持贡举,因有亲属应举,为避嫌辞职,出京任知天雄军。曹彬、米信在歧沟关大败,赵昌言派观察支使郑蒙上疏,请求诛杀曹彬等人,太宗下诏表扬,召赵昌言入京任御史中丞。

  太宗在金明池举行宴会,特地召他参加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