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二章 吐蕃来使_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劳极大,也很有能力,所以吏部决定将他调回长安,出任京兆少尹,这样就可以随时出任京兆尹,这是快速上升的最好办法,如果你觉得他出任度支郎中更适合,那我可以调换一下。”

  李庆安没有立即回答裴旻的话,裴旻的话提醒了他,他起初还考虑到独孤长凤比较年轻,不足以担当大任,可他在许州的表现又似乎说明他很有能力,如果放在京兆少尹这个位置上,确实是一条迅速提拔的捷径,他倒没有裴旻考虑得周到。

  李庆安立刻点点头道:“那就依你的原方案,仍旧任命他为京兆少尹,至于太府寺少卿兼度支使,我打算从安西调人,让安西主管财政的刘晏来担任,相国以为如何?”

  裴旻呵呵笑道:“原来太府寺的第一神算跑到安西去了,我说他怎么失踪了一年多,可以,他足以胜任。”

  这时,马车到了裴府,裴旻起身拱手笑道:“大将军今天有些累了,就早点休息吧!明天也没什么事,有时间陪明珠出去走走,那孩子.....哎!”

  “相国也早点休息,明天可能会有吐蕃使者进京,我估计来者不善。”

  裴旻一怔,连忙问道:“吐蕃使者是几时来的,怎么沿途的地方官没有禀报朝廷?”

  “他们是从剑南过来的,我昨天才得到骆谷关的消息。”

  “从剑南来,他们的消息倒也很灵通。”

  裴旻笑一声,便对李庆安拱拱道:“那好,我就先回府了。”

  “相国慢走!”

  裴旻下了马车,李庆安一直目送他入府,这才对车夫道:“出城,回军营!”

  马车启动,向城外辚辚驶去,李庆安望着天空一轮孤月,他不由叹了口气,明珠之事就让明月去处理吧!他不想、也没有精力再过问这些事了,吐蕃使的到来,会不会预示着吐蕃的复兴。

  .........

  次日上午,一队长长的吐蕃人队伍进入明德门,由于吐蕃在大唐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前去迎接吐蕃使臣的官员地位也较高,是鸿胪寺少卿崔晋,鸿胪寺有两个少卿,一个是裴瑜,主管西域和回纥各国,一个就是这个崔晋,主管吐蕃南诏以及东北诸国。

  崔晋是崔涣之侄,年约三十余岁,进士出身,能说一口流利的吐蕃语,他天不亮便赶到咸阳,接到了长途跋涉而来的吐蕃使团。

  吐蕃使团的主使叫达赞顿素,是吐蕃主管农牧业的大臣,他在吐蕃地位颇高,这几年在他的主政下,吐蕃的农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规定吐蕃人每家每户都必须养一匹马、一头牦牛、一头乳牛、一头黄牛,他还开创了吐蕃夏季割青草、晒干备冬的先例,也就是吐蕃人的放牧从原来的散养改为散养和圈养并举,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吐蕃的牲畜数量,因此达赞顿素被誉为吐蕃七良臣之一。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