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8、哪怕重生,也有局限性_我只想自力更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回去的时间,有什么想说想问的都可以跟我交流,但太深奥的技术我真不懂,我只是个体验官。”

  姜滔滔捂着自己的头,几乎得赵德柱扶着才能不摔倒的走下去:“这次表现最好,开了近二十公里的那辆车,就是斯坦福大学AI智能研究小组的作品,是得了佩奇的指导,加入了一组传感器,才能在干扰后,自主坚持了一段时间,所以他的结论就是大量增加传感器,特别是摄像头!这也是你跟我提到的,但汽车无人驾驶取决于路面状况,和我在空中不一样啊,啊啊啊啊……”

  这就是创新的艰难,没有任何同类型产品可以参考剽窃。

  一切都要靠灵感或者经验来选择发展方向。

  必须承认,华国在这方面走了捷径。

  而花旗国在称霸全球的几十年里,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

  底蕴深厚。

  赵德柱开着车才慢慢领会到姜滔滔说的这个意思:“两种不同的无人驾驶,各有优缺点,无人机在天上,怎么飞都行,只要不落地就不存在卡住的问题,这是汽车的短板,可汽车在地面又不用考虑稳妥的问题,对吗?”

  姜滔滔瘫坐在副驾驶:“对,其实两者是一样的,有共通的地方,加大感应器,精确的感应模块……汽车的感应,是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

  赵德柱嗯嗯嗯:“我现在那辆奔驰S,已经带着八个泊车雷达,但无人机用不上,空中感应的……是高度?平衡?反正一定要平!”

  姜滔滔就像个神叨叨的和尚:“算法是核心,这是你跟佩奇都公认的地方,这就是大脑,感应器,感应器,对车来说,摄像头、雷达就是眼睛,我们在开车,假如是个机器人,肯定要让他用摄像头看前方,分析公路,用雷达探测障碍物,这确实是眼睛,那汽车方向盘怎么动,油门大小,就是手脚……”

  “眼睛看到,头想好怎么做,手脚再怎么去操作,这就是无人驾驶的三大环节,对吗?”

  然后自问自答:“对的,那请问怎么把这个原理转化到无人机上面来呢?”

  赵德柱忍不住看了眼自己的兄弟。

  不敢打扰。

  只好专心的开车。

  实际上刚才那些离开的人,所有的大佬们,如果听见这句话,可能会醍醐灌顶!

  觉得石破惊天!

  因为姜滔滔只为了思考自己无人机,把无人驾驶汽车的三大环节总结出来了!

  还仅仅当成个参考桥梁借鉴。

  上一世,全世界最顶尖的无人驾驶参与者们,从今天开始,花了两年的时间。

  也就是又持续搞了两届这个大赛。

  才终于沉淀出来,奠定了所有自动驾驶系统的基础架构三原则!

  摄像头、雷达等视觉系统组成感知层,这是眼睛;

  芯片和算法组成的决策层,这就是大脑;

  最后电子驱动、电子转向、电子制动构成的执行层,这正是手脚。

  譬如特斯拉后来就是把感知层提前装好,执行层也装好,芯片啥的也不缺,就是慢慢完成算法,等到测试完成,直接在所有汽车上开通下载这个算法。

  然后就能实现无人驾驶了。

  谁都没能想到,这一切,花旗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和大量高校、科技团队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还要过两年才敢确认的三原则。

  被这两个旁观的亚裔小伙儿给提前总结出来。

  一个知道怎么回事,不懂原理也不会表达的技术白痴。

  跟一个痴迷技术的天才,借助别人的只言片语。

  慢慢拼凑出正确答案。

  不过这后世会引发全世界多少汽车产业震动的答案。

  他俩随手就扔到车窗外了。

  我们是研究无人机的。

  专业人做专业事。

  不整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包括赵德柱自己都是认为得。

  他可以做很多生意,但受了上一世的影响,搞无人驾驶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都是骗子。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