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五章 石涛真迹_宝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记载,康熙二十三年清圣祖玄烨第一次南巡到南-京,曾至名刹长干寺巡幸,当时石涛正挂锡该寺,欣逢其会,即与长干寺僧众一起恭迎接驾。5年后,康熙28年,石涛再次于扬州平山堂恭迎圣驾,康熙帝居然还当众呼出石涛之名,这不能不使石涛受宠若惊,倍感荣幸。为纪念这一难忘时刻,石涛特作《客广陵平山道上接驾恭纪》七律二首,而《海晏河清图》也为这时所作!

  “东巡万国动欢声,歌舞齐将玉辇迎。方喜祥风高岱岳,更看佳气拥芜城。尧仁总向衢歌见,禹会遥从玉帛呈,一片箫韶真献瑞,风台重见凤凰鸣。”看着这首跟这幅画一起为刘东所熟悉的诗句,刘东心中颇为兴奋。

  这时候,他倒是忘却了刚才被讥讽时的不快,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年轻画家,亲眼见识到名家真迹时兴奋和激动。

  刘东一点点的延伸着画卷仔细的看着,在这幅宽度接近五十公分,长度近三米的画卷上,清晰的展现了石涛在扬-州平山堂获得康熙帝接见时的场景。

  居中而坐的康熙皇帝,两侧侍立的大臣,以及门外等候接见的官员士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站在康熙帝身边的那个和尚,也就是石涛。

  单在这一幅画中出现的人物就超过百个,而且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把每个人物的表情和衣褶都勾勒的非常清楚。

  而且在这幅画中迥异于石涛往日笔墨厚重的画风,倒是颇显的有几分俊秀飘逸。不过尽管如此,这幅《海晏河清图》一如既往的体现了石涛大师手笔,是其画作中少有的精品。

  不过让刘东意外的是,这幅画居然没有落款,只有寥寥几方籍籍无名的鉴赏章和闲章。不过在他用舍利元光一看之后,心中一阵恍然。

  “怎么样?看出什么来没有?”看到刘东站直身体后,早就等得有些不耐烦的韩姓老者,迫不及待的问道。

  闻听此言,梁玉林看着刘东不禁暗自摇头,这韩姓老者平时在荣宝斋的书画鉴定师内部,就以心胸狭窄,自视甚高而扬名,要不是他本身拥有过人的书画鉴定水平,恐怕身边根本不会有什么朋友。

  现在刘东被他盯上,恐怕要被狠狠地折损一下颜面了。

  而且在梁玉林的心中,那怕刘东手中拥有众多让他眼馋的国宝级藏品,不过他也不认为刘东的书画鉴定水平能够比得过韩姓老者。毕竟他的年岁太轻,虽然年纪很多时候不能够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不过在百分之八九十的情况下,这个标准还是适用的。因为,在这个世界天才都是少数,而成功却需要大量时间的积累。

  “当然看出来了!而且鉴定这幅画也并不算太难!”面对韩姓老者的发难,刘东神色依旧淡然。

  “好,那你说吧!这幅画的作者是谁?”韩姓老者连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