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八章我要见主考_窥情:官心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拿起笔开始答题。

  开始我答题速度非常快,但是逐渐越来越慢,最后将笔放在一边,眼睛看着试卷,我的心里不知道是啥滋味。

  因为我看到卷子里面有一道题,其中有科字,由这个字我想到科场,再想到科场案,最后联想到清朝科考三大舞弊案丁酉科场案、辛卯科场案、戊午科场案。

  哪一次科场案不是风云变色,人头滚滚,可对于科场舞弊者来说,并未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反而越演越烈。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个官字,都抱着侥幸心理,抓住了自认倒霉,抓不住就可以飞黄腾达,娇妻美妾,黄金满屋,享尽人间富贵!

  一份考卷一百万啊!让我想起清朝文人钟毓龙《在科场回忆录》中的一段话。

  “作枪替之人,不过欲得钱耳。癸卯科。余所闻枪手之价格,为前三后三。未入场之前,先付银三百元,是谓之前。场后榜出,不中则已,中则更付三干元,是为后三。然中试之后,雇主爽约不付,则如何?事犯重罪,不能涉讼也,则有一法,令雇主先出立借据,上书“某某科举人某某,因场后需用,向某某借到银三干元”云云。如此,则假使不中,则某某并非举人,枪手不能执此以索诈;假使中式,则有借据为凭,雇主无从图赖。”

  科场的腐败,乃官场腐败的延伸,通过科场舞弊走上官场的士子,则又成为官场腐败之源,二者可以说是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乾隆九年福建巡抚周学健在上奏中写道:“科场联号换卷传递等项,弊窦多端,总不离承办科场书吏之手林易大等六人,凡遇科场,在外包揽不肖士子,或做联号,或割换卷面,或代为传递,每名每场包封银十两,事成朋分。中式之后,每名又索七八十两、百两不等。”

  尤其是主考官或学政大臣与官僚相互勾结,通同纳贿,买卖生额,从中达到结党营私之目的,严重地破坏了科举制度本身对公正性的诉求。

  而这一次考试,毫无疑问肯定是有人想要让某些人跻身于这次选拔之中,在公平的掩饰下,干一些肮脏的勾当。

  但是我知道这一次考试,是省委组织部一手安排的,那么薛部长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难道薛部长也参与其中,如果他参与其中我怎么办?

  说实话,我真的感觉脑袋里就像有柄千钧巨锤,在不停的使劲儿砸着,似乎要把脑浆子砸出来。

  冷静,一定要冷静,我深深吸口气,闭上了眼睛,郑伟肯定有试卷,那么郑伟的试卷肯定是从他老子那里得来的。

  而郑伟的老子郑开拓是省政协主席,是上届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本来上一任省委书记卸任,齐晓想接任省委书记,郑开拓想接任省长,没想到林省长直接从上面派下来,断了他们晋升之路。

  最后郑开拓没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