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四十五章河西县_窥情:官心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西县给丢了,于是人们戏称河西县是被遗忘的角落。

  因为是山地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少,有人做过统计,如果把全县的耕种的地分摊到每个人的头上,刚好也就是立锥之地。

  你想这样的耕地面积肯定收获贫瘠,于是年年拿救济,碰到年景好勉强能对付,碰到年景不好,只能打第二份兼职工作,讨饭!

  而且在五六十年代,河西人拿着县里介绍信讨饭,这个事情绝对是真的!

  如果有人看过焦裕禄电影开头片段,肯定记得兰考县的人爬火车去讨饭,在河西县也曾出现过这样的情景。

  后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河西县人也抓住了这个契机,终于有了改变,只不过这个改变并不光彩。

  因为经济发展了,所以人们对一毛两毛一块两块浑然不当回事。

  于是河西县人以此为契机和动力,快速拓展业务,呼朋引伴将原本属于第二职业的乞讨,竟然当成了头等大事来抓。

  经过一番论证和实践证明,乞讨果然是一份很有钱途的职业,因为乞讨真的可以发财致富。

  河西县的人拿着饭碗穿梭于省里城市大街小巷,而且是颇为理直气壮的要钱。

  你要给他馒头反而鄙视你,认为馒头是对他职业的侮辱,但是你要给他钱。立马变了一副脸孔,满面堆笑说着吉利的话。

  而且你给的钱必须是一元以上,如果是一元以下连个笑脸都没有。

  据说河西县委县政府为此想了不少办法,但是人心跑野了,再想往回收那简直势必登天。

  再说不用每天累死累活伺弄那几块比巴掌大不了的地,轻轻松松把手一伸就来钱,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河西县得了一个乞丐县的美誉,弄得所属市里人跟着他们抬不起头,出去根本不敢说自己是某某市的,生怕伸出同情之手,递过来几个硬币。

  而且最近这些年,河西县已经有部分人,响应胆子再大点,步子再迈得快点的号召,逐渐出省,已经和国际城市接轨。

  像在京津沪这些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找个地方一蹲,继续将他们的老传统发扬光大。

  你想国际城市人口密集吞吐量大,在人来人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心生隐侧之人,你一毛我两块很快那个碗就变的岗尖岗尖的。

  河西县这些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乐的连嘴都合不拢。一天算下发现能抵上过去半个月的劳动成果,遂有了扎根国际城市的宏伟蓝图。

  过了一段时间看到繁华地段浪费有些可惜,便生出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心思,便回到县里四处宣扬,那些国际都市如何如何好,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总结了很精辟的“六个字”,而且颇见文学功底,“人傻、钱多、速来。”。

  就这样河西县的人首先成为所属市第一批进军国际都市的先遣部队。

  凡事都要摸着石头过河,凡事都要试试水深浅,凡事都要看最终的效果。

  先富的人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带动着其他人心思也蠢蠢欲动,于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河西县人再一次用行动实践了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只不过他们手里拿的不是枪,是讨饭的碗……。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