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一百五十章曲则全_窥情:官心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来是胡书记亲手批注的资治通鉴周纪,我拿起来,从没有想到一本书的分量会这么重!

  我带着近乎朝圣的心情翻开第一篇,里面写着两行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十几个字笔力遒劲,力透纸背!

  我迟疑了下,翻开吴起才识,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

  一行行字批注在字里行间中,我细细研读着,吴起残忍薄行,而军事才能实有!

  吴起身负三十多条惊天命案,曾子收留为徒,但曾子因为吴起不奔母丧,可见孝在儒家灵魂深处重要的地位……!

  我慢慢的看到吴起之死,胡书记总结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诚如太史公所说,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将吴起下场归结于刻薄少恩,但这只是表面!

  无同行者,凭楚悼王一人,就已经埋下个人的悲剧!

  第二层次,吴起杀妻求将,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母死不奔丧,被他留下了残忍薄情的恶名。而废公族疏远者,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所以有天纵将才,又有修德之论,终招来杀身之祸。古人评语,多行不义,必自毙!

  然,楚之强盛乃吴起功不可没,但道德上的印记,却成为一生污点,成为政敌随时攻击的利器!

  若吴起无此恶名,未必惨遭乱箭穿身之祸,古语有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第三层次,老庄有云,强梁者不得其死,不亦宜乎!

  所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其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如果吴起认真研读这句话,理解曲则全,想必也能做饭功成身退!

  老子主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而这四不是曲则全的最好注解!

  这四不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利益,站在社会角度层面来看,最复杂的使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而利益的合理处理,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老子在对待历史上主张不争,而在不争上,又对统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为社会作出表率。

  如果统治者争名夺利,则天下必无序的争名夺利。若统治者不争名夺利,则天下能够合理有序的争夺名利。

  这也就达到诚全而归之的目的,才能够上为天下之所归,众望之所属。

  看完这一段,我才明白,那天为什么胡书记跟我谈起吴起杀妻求将的事情。

  他就是想让我明白,到达了这个层次,已经用不到争,认真理解四不,通达曲则全,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自然就会有人看见!

  看罢这一段,我轻轻掩住书页,看了看车窗外,天空格外清澈,如同纯净剔透的蓝色大水晶一般。

  一群白鸽从天空飞过,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