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2章 三百长枪气萧森 三_1875我来自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2章三百长枪气萧森(三)

  【112】三百长枪气萧森(三)

  三姐挑出的八名学习骨干都是勤勉用功的尖子,姚梵教他们三角函数的过程也很顺lì,姚梵并不指望自己能教出炮兵天才,但只要能教会他们测距和根据计算数jù查射击表尺,然后根据表尺进行火炮射姿调整就好。

  部队里关于迫击炮有个说法,讲即便是新兵,只要打了2oo后也成了神射手了。

  虽然这话有些笼统,但大差不差,如果战场情况允许炮手通guò安装在迫击炮上的光学瞄准镜观察对手,那么几乎等于步枪直瞄射击一般简单。只要用瞄准镜中的标尺分划测量目标的远近距离、和高低角度,然后拿着数jù查表尺,把迫击炮按照表尺参数调整好姿势就可开火。

  所以一般来说,迫击炮班都喜欢爬上小山或者丘陵,方便直接目测瞄准,省的纸笔伺候着一通乱算了。这种情况下,5oo米以内的目标是最好的猎物。当然,要是无法目测到敌人,那就只好靠侦察兵了。

  姚梵用三天的时间教会了八名学员基本的三角函数知识和基础几何,又讲了一天的迫击炮原理和简单操作,接下来就直接上炮练习了。

  姚梵比较喜欢这种简单讲解后直接上器械的培训模式,二战时期苏联红军迫击炮手平均受训时间只有112小时,每天9小时训练,大约12天后就上战场,教官根本没时间和你扯上半个学期的炮兵理论知识,仅仅第一天上午复习一下三角函数,当天下午就现场摸炮,开始操练。

  一般来说,欧美喜欢这种成训练,而中国比较讲究把理论打扎实。国内别说炮兵,就是学步枪射击这样的玩意,也要先把各种原理、零部件构造与名称、枪支分解、维护保养等等,统统都讲一遍,用一节节理论课把你之前提起的兴趣和好奇心全消磨光,然后再让你摸器械。

  尤其在以前经济困难军费紧张的时期,更是如此,就像美国因为经济危机而把空军每年的飞行训练时间缩短一个月一样的道理。

  但是理论绝对代替不了实践,上手就摸器材在有些人看来容易出事,但是一次直观的认识绝对比嘴上说十遍还顶用。尤其是姚梵并非炮兵出身,他的炮兵知识一来自自己的军迷爱好,二来自前不久押运武器的武警给他做的培训,三来自手中一本革命年代南京军区出的民兵教程,其中详细介绍了火箭筒和迫击炮的训练。

  姚梵采购的两万练习弹对于训练来说足够了,作为练习弹,前面并不装药,只是在后面装黑火药射药筒。在软土地基上训练,可以回收利用四、第112章三百长枪气萧森(三)

  五十次,也就是再捡回来重新装入黑火药的射药筒。

  不过姚梵根本造不出训练弹用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