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二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拿出对策。我还要在晋阳停留一段时间,暂时不能回去。”

  “大将军,你不和我们一起回长安?”王泽惊讶地问道。

  “你们先回去吧,我难得有时间陪陪家人。”李弘笑道,

  “就算以权谋私吧。”王泽、田豫相视而笑,不便再劝。大汉建兴六年(公元202年),八月。

  八月,关中,栎阳。朝廷因为长安重建问题再起纷争。重建长安,不但耗时长,所需财赋也极为惊人。

  按照原定奏议,朝廷要在三到五年内建成未央宫、上林苑,建成东闹、北闹、西市、前殿、武库、太仓、三雍宫、太学等各类建筑,还要把长达一百多里的城墙全部修缮。

  至于长乐宫、建章宫,也将在其后陆续建成。丞相蔡邕、太尉荀攸等大臣认为,不管重建长安需要多长时间,在天下尚未平定,大军随时都要出征的情况下,朝廷的财赋根本不够用,所以朝廷的赋税政策必须修改。

  在维持当前田赋徭役的基础上,对商贾征收重税,盐铁实施官卖,以便迅速增加朝廷的财赋总量。

  这是朝中部分大臣们第二次要求修改赋税政策,而且还是以丞相大人为首,影响非常大。

  大司农李玮、少府张范、大鸿胪袁耀、中书监陈群、太仓令徐陵等大臣随即予以反驳,提出拆除洛阳的南、北两宫和三雍宫、太学等建筑,把它们整体搬迁到长安,以此来节约重建长安的费用。

  朝廷赋税政策的确需要修改,但修改的方向是鼓励商贾营商,鼓励盐铁放开,甚至要适当减少田赋和徭役,以便让百姓在最短时间内吃饱穿暖。

  两方激烈争论,各不相让。长公主无奈,数次在栎阳宫召集朝中重臣议事,试图协调各方,让意见趋向统一,但结果越来越糟糕。

  太傅杨彪、太常许劭、将作大匠董昭等大臣在长公主的授意下,联名上奏,提出了一个新奏议。

  洛阳的皇宫只拆一半,把北宫拆掉用来重修未央宫,而太学则留在洛阳,把洛阳建成为大汉的学术圣地。

  这样一来,朝廷财赋开支较大,所以有必要修改赋税政策。从长远考虑,杨彪建议限制商贾,对商贾征缴重税。

  这个新奏议随即遭到了蔡邕和李玮等人的怒斥,双方把矛头一致对准了杨彪。

  杨彪左右不是人,又不敢得罪长公主,干脆故伎重施,腿疾犯了,告假,不上朝了。

  长公主一筹莫展,只好手诏大将军李弘,请他即刻返回京都。九月,大将军李弘携家眷赶到栎阳。

  李弘在晋阳的时候就已经接到了丞相蔡邕等人的书信,对朝中的争议一清二楚,他已经拟好了奏章。

  在朝议上,大将军李弘拿出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洛阳的皇宫不拆,三雍宫不拆,太学也不拆,洛阳是大汉的东都,所有建筑全部保留并妥为修缮。

  长安是大汉的都城,也可以称之为西都。都城要宏伟,该怎么建就怎么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百年,总有一天会建成,没必要着急,更没必要规定完成的时间,也许后人修建的长安城更加雄伟,更加有气势。

  在天下没有平定之前,百姓要节俭,官吏要节俭,朝廷也要节俭,所以先在长安重建未央宫、三雍宫等必需建筑,其它建筑待天下平定后再说。

  朝廷的赋税政策要改,但要按照大司农李玮的奏议进行修改,百姓的赋税要适当减免,对商贾要更加优惠,盐铁要更加放开,要推动农、工、商全面高速发展,以此来增加朝廷赋税的总量。

  十月初,在大将军的说服下,丞相蔡邕、太尉荀攸等大臣最终接受了这份奏议,长安重建的难题顺利解决。

  然而,到了十月中,朝堂上却异变突起,矛盾骤然爆发。跳至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