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1、大乘小乘,钢铁巨乘_长生可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能讲仁,仁也不行,便只能讲义,当义也不行的时候,就只剩礼了。

  所以儒家的脉络为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渐失后,便以礼教为主。

  所以,今天的儒家,更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儒家也不能解决,不光是因为儒家的“衰弱”,更因为即便“人与人”的关系为主体,人也始终在天地之间,人始终与自我有关。

  故而,还是要三教合流,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文明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这个时代的僧人自然回答不了,哪怕是姚广孝也答不了,因为姚师没见过衰落,他只看到了华夏文明的盛,没有看到败,没有看到西风压倒东风后的一地凄凉,缺乏印证,所以对于文明的出路不如张执象看得清晰。

  所以。

  张执象要讲的法,超出了当今大乘佛教的认知……

  “佛法有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声闻乘讲苦集灭道四圣谛,缘觉乘讲十二因缘,菩萨乘讲发菩提心,实则为递进关系,可称为三转四谛,讲的终究还是苦集灭道。”

  “四谛何解?”

  “苦为生老病死等,集为召集苦的原因,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完全解脱实现涅槃境界的正道。”

  “苦是果,集是因;灭是果,道是因。”

  “所谓佛法修行,不过是明白苦的因果,然后修持己心,以去灭了苦,往那极乐,去那彼岸,得涅槃圆寂。”

  “是以。”

  “一切皆苦,一切皆为解苦。”

  “苦是什么?”

  “佛家讲苦,一般为八苦、十二苦。”

  “八苦是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

  “生老病死是自然之苦,求而不得是苦,心爱的却要离开是苦,怨恨的却要相会是苦,五阴即五蕴,是为色受想行识,当五阴炽盛之时,求刺激满足亦是一种苦。”

  “此为人生八苦,若再加上愁、悲、忧、恼四苦,就是十二苦。”

  “会产生这十二苦,归根结底是我们的人生,人活了一辈子,就是三句话——莫名其妙地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地死掉。”

  “每个人都这样,自己莫名其妙生来,不知道怎么生来的,为什么生来的。活着呢?无可奈何地活着,你们追求这个,追求那个,你们常说的,都为了追求快乐、幸福,可见你们都活得不快乐不幸福。死了不甘愿,活着很痛苦,就这么活着。最后死的时候,不知所以然地走掉了,如此而已。所以佛说一切皆苦。”

  “当你看不破一切事物的表象,无法洞穿住相,识得诸行无常,便只能受苦。”

  “可你识得诸行无常,知晓一切苦皆因肉身欲望,但你能控制吗?如你想减肥,你知道吃多了不好,但你就是饿了,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吃东西,这个时候,你的想法意志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