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2、文明觉悟,宇宙方生(二合一)_长生可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下。

  虽然千百年的开辟,有了路,但毕竟在山脉当中,南下之路并不好走。

  他没有骑马。

  出京师以后,张执象便开始辟谷,一路餐风饮露,穿山走林,路上遇到许多商队,也遇到更多的山贼。

  太行山延绵一千四百余里,是蒙古、山西、河南、河北四省交界。

  商路往来,络绎不绝。

  山高林深,适合山贼藏匿,当然,也不全是匪徒,许多山贼其实就是山下逃税的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便往山林一钻。

  山西矿产丰富,往东特别是往京师运输最多的货物就是煤炭。

  大型城市必须要有足够的煤炭资源,从北宋开始就这样了,开封这样的大城市,烧柴是供应不了上百万人的,必须烧煤。

  煤炭的利用,焦炭的开发,是冶铁进一步的关键。

  我国历史上的冶金技术发展,都是有脉络的,而煤炭的应用不光是生活、冶金,南方大量新建的工厂也需要煤炭,蒸汽轮机也需要煤炭。

  这些年来,晋商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

  唯一的缺陷就是,江南人不带北边人玩,舟山委员会里,没有晋商的席位,南京更是插不上话,晋商缺乏政治资本。

  为何京师富者,十之七八都是晋商?

  他们有钱,得花出去才行,然而大明要么是南京说了算,要么是皇帝说了算,他们都不太喜欢晋商,晋商这么些年来,也没能成势。

  这可不行。

  朝廷上收买的官员再多,你不能形成组织势力,就是一盘散沙,真出了事,是不顶用的,钱再多没有力量保护怎么行?

  因而。

  晋商不仅与宣府、大同的边军将门纠缠不清,在这太行山中,许多山贼,本就是他们培养起来的……

  张执象一路见闻之后,决定绕个路。

  他走到飞狐径后便折返向西,往大同而去。

  越往西走,越是感觉到大明朝的气候问题,400毫米降水线的远离,让太行山以西的这边,明显荒凉,哪怕是五月入夏了,也不见江南的满目绿色,而是多有黄沙。

  走到大同,才知晓边军苦寒。

  哪怕临近黄河,也是黄沙漫天,出了大同,到了长城外,才明白什么叫做荒凉,也算明白为何大明不收河套了。

  因为这里根本就没办法生存,茫茫荒地,连蒙古人都看不见。

  要一直往北走。

  走到黄河“几”字的最北边过了河,才能够看到一块绿洲,那里是丰州滩,也就是明史里记载的水草丰美之地。

  那里是现代意义上的河套,而古代意义上的河套,是黄河以内。

  在黄河与长城之间的数百公里土地,所谓的河套地区……全是荒漠,是毛乌素沙漠。

  大明不比现在。

  五月的黄河,夏季枯水期开始,在中上游的位置,那水流量根本不像是母亲河,动了冬季枯水期,断流会更加频繁。

  蒙古人都不要的沙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