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3章 一个无情的写字机器_我在古代开书坊(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气进入十月,开始转寒,寒衣节之后就是立冬,京州城的阳光依然灿烂,但只有午时前后能让人感觉暖和。

  不知不觉,从上一本书绣像本第一奇书上市发售,到现在,也过去了将近四个月了,漫长的空窗期即将结束,宋凌霄心中又充满了新的期待。

  书坊经营系统的预估,着实令人惊讶,但并未超出宋凌霄和渠道商们盘出来的最大数目,毕竟除了京州的购买力之外,他们又开辟了运河沿岸、江南地方的新渠道。

  但是,50万册,依然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目

  凌霄书坊的第一本书,京州乡试押题密卷,卖了将近1万册。

  第二本书,金樽雪,初版和大团圆版加起来卖了不到3万册。

  第三本书,江南书院时文选,因为定价太高了,所以卖到1万册出头,但是还在继续销售,销量缓慢增长,估计5年内也涨不到2万册。

  第四本书,绣像本第一奇书,这本是卖的最好的,借了清流书坊的光,在府衙大堂和邸报上吵了几回,现在买到6万多册,5年内按照书坊经营系统的预估,能卖到10万册。

  而连载小说月刊,刚一推出,第一个月,就能卖50万册

  这是质的飞跃

  宋凌霄之所以要打开京州以外的市场,就是因为,他发现京州市场的购买力已经被他探到天花板,通俗小说的天花板应该是在8到10万册,如果还想往上走,就需要一些非常手段,比如说说服官府组织公务员集体卖书当然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就要打开新市场。

  在这里,就不得不感谢建阳书坊了,正是建阳书坊的一通输出,帮助宋凌霄驯化了市场,江南一带,对通俗小说的接受度很高,再加上大运河贯通南北,在运河上通商的人路途无聊,一般都会购买大量的通俗小说带到船上,打发时间,因此运河周边的城镇也多多少少有卖通俗小说的书铺。

  梁庆去年卖金樽雪时形成的销售设想,终于在一年后的今天落地了,他打算做“旅途书”,主动去谈了驿站和船坞,路途中的铺货渠道主要是他谈下来的,为连载小说月刊销量飞跃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宋凌霄坐在霸道总裁椅上,面前的黄花梨木大书桌上摆着厚厚一摞打样出来的连载小说月刊,他将椅子转了半圈,对准门前,那里正有人走进来。

  “小老板,您叫我”苏老三满面红光地走进来。

  “帮我把这些书寄给这些人。”宋凌霄将列好的名单推到桌前。

  “没问题。”苏老三走上前来,望着新鲜出炉的连载小说月刊,不由得兴奋地搓了搓手,“这么快就印出来了小老板果然效率惊人。”

  “只是样书,不是正式本,放心,里面有你们一人两本。”宋凌霄笑道,“还是老流程,我们过三天开一次试阅会,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