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节 表态_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邓先生小瞧我们大昌人了,这山壁看上去没路,但对我们大昌人来说却是通途。”

  有些大昌人在两边的崖顶上搭盖了临时住处,他们要到岩洞采盐,就从崖顶顺着悬崖而下,背着盐水再从光秃秃的岩壁上爬回去。如果想要去巫山卖盐,也都是背着盐从山上直接下到谷底走河边这条路,根本不会舍近求远从山区里绕。邓名听得暗暗咂舌,这在他看来完全就是无保护攀岩冒险,似乎只有特种兵或是电影里的小汤哥才有这种本事,但大昌人却是经年累月地这么干,已经完全不当一回事了。

  经过一番跋涉,邓名总算赶在rì落前抵达大昌县城。相比前面的峡谷,这里的地势稍微平坦一些,县城就见缝插针地修在了此处。城池的规模之小也有些出乎邓名的意料,比万县还要小上很多。他们快到大昌的时候有人就先行一步飞报袁宗第,邓名抵达城门前时,袁宗第已经站在那里等待他。

  此番相见袁宗第更加彬彬有礼,邓名虽然坚持要所有人都继续称呼他为“邓先生”,但对他们的误会也不再努力去解释,而是采取模糊不清的“不承认、不否认”态度。大昌县城虽小,但是里面的设施相当齐全,一点不比万县的繁荣程度低,邓名不但看见各种店铺,还有一间酒肆――酒在这种时候绝对属于奢侈品。

  “大昌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有产盐之利,所以一直生活富足,百姓有余钱饮酒。”袁宗第注意到邓名的目光,就解释道。不但以前,就是现在大昌的盐走私到湖北,也可以从清军控制区换到很好的酒类。

  不过邓名注意的不仅仅是这家酒肆,而是门口的一副对联:

  胜不管、败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吧。

  闯营余部已经在巫山山区坚持了十余年,邓名看着这幅对联,想到这些年来战局不但没有起sè而且不断恶化,闯营内部的悲观气氛恐怕也是一rì甚于一rì。

  见邓名没有说话,袁宗第又顺着他的目光看了看,马上暗叹自己糊涂,忘记让酒家把这幅对联换下去了。眼下袁宗第只能宽慰邓名道:“大昌兵都是原来的盐民,祖祖辈辈视跋山涉水为等闲,在悬崖峭壁上攀爬时生死就在呼吸一线间,他们也都当作平rì里的寻常事。大昌人心xìng极为坚韧,就是在三峡这一带的山民里,也是数得上第一的好兵。这副对联不过是戏言而已,当不得真的。”

  (笔者按:在我们的历史上,上下游的大宁、巫山向清廷投降后,大昌继续坚持抵抗到康熙三年,满清任命的川督李国英在破城后进行了疯狂的报复。笔者到大昌时看到一则介绍,所有现在的大昌人都是从湖广移居来的,没有一户是原来的住民。)

  邓名轻轻叹了口气,他想起此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