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七节 重庆_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来制盐的刘曜、杨有才也带着他们的辅兵去了都江堰一带,先吃盐就必须从几个制盐的商行购买。但这几个商行目前的规模都不大,产量非常有限,就是供应本地人需要都很吃力,而本地人除了有一些储备外,他们手里还有欠条――各个盐行只接受这种货币。

  于佑明本想向刘晋戈的衙门要一些,但刘晋戈说刘曜他们走了后,衙门自己也没有生产盐的能力,对此爱莫能助。于是新来的人就想用粮食去换一些盐,如果盐行肯换的话,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因为邓名在南京等地收获了不少粮食,于佑明也带来了上万石。

  但盐店却不肯换,每个盐行都自称债台高筑,欠了银行大批的欠条,衙门的店铺租金、营业的抽税也统统要拿欠条,如果不交欠条就要向银行借更多的欠条,还要付利息。反正现在成都附近的农民手里都还有欠条,盐产量这么低也不愁卖不出,盐行就拒绝接受粮食。

  除了盐以外,农具也是大问题,现在成都的铁匠铺就两家,每天打不出几件东西来。于佑明曾亲自去和其中一个名叫李牧阳的铁匠谈过农具购买问题,李铁匠说他一个月后的产品也都被人定走了,就算浙人和楚人想定他两个月后的东西,也得付欠条做定金,还得付全额的。

  “我当时拿出银子给他,”于佑明在刘晋戈面前大叫着:“说请他千万帮忙,每天多干两个时辰帮我们打出些急需的,要多少银子都好商量。”

  “那李秀才怎么说?”对李牧阳的答案,刘晋戈心里已经猜到了个大概,因为借贷给这个铁匠铺的事情,熊兰曾经和他商量过。

  “他说他什么都不要,就要欠条!还说他现在欠了银行、邻居好几万的欠条,还是利滚利,要是到时候还不上,他就得抱着金银去跳岷江!”于佑明激动地嚷起来。

  “嗯,他说的不错,我知道这个李秀才,他是欠了好几万的欠条,为了开这个铺子他把去年开垦出来的地都卖给别人了,每天他还要用欠条去买铁和炭。”刘晋戈点点头:“要是他还不起,那铺子也保不住。”

  “对,还有炭!”于佑明顿时又想起来:“就连卖炭的,也要收欠条,不要铜钱。这大冷天的,男人也就算了,可还有女人和孩子啊。”

  关闭广告

  “是啊,因为我们收欠条。”刘晋戈满脸的同情,对于佑明说道:“不过你们可以自己去烧炭嘛。”

  “但我们不能什么都自己干啊,自己开矿、自己烧炭,自己打铁,那我们什么时候去种地。”于佑明大声抱怨道。

  “哦,对,我忘记说了,你们不能随便开矿、打铁、烧炭,成都府这里万物都是专卖,你们要给我欠条换许可证。”

  “什么!”

  “不贵,一百元一份,本来提督说商行不能超过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