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九章 原则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问:“案子办得如何了?”

  张铤回答:“陛下,此案人证物证俱全,有司正在整理卷宗,之后会上呈御览。”

  “这件案子,你有何看法?”

  “陛下,臣以为必须严惩。”

  李笠点点头:“是啊,即便是寻常百姓,祖坟被人挖了,那也是要不死不休的。”

  君臣之间说的案子,是最近破获的一件盗墓案,因为墓主的身份特别,所以广受关注。

  二十多年前,东魏权臣高欢去世,后来下葬。

  但这个下葬,却耍了个花样:其世子高澄,在邺城郊外漳水畔,给高欢建了个虚陵,里面并无高欢的遗体。

  虽然陵墓搞得十分气派,但仅供子孙祭拜之用。

  高欢的遗体,真正安葬处,是在安鼓山一座佛像石窟附近新开凿的石穴。

  高澄将父亲安葬完毕,杀光所有凿穴的工匠,灭口。

  这种虚葬-实葬相结合的下葬方式,算是南北朝年间,常见的帝王下葬法。

  以气派漂亮的虚陵,让死者得子孙祭拜、供奉不断;以不知所踪(位置只有继业子孙知道)的实墓,保证死者遗骨不被打扰。

  高澄这么安葬父亲,可谓一举两得,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被灭口的石匠之中,有人死前把高欢墓穴的位置告诉自己的儿子。

  后来,齐国灭亡,高家男子悉数迁往江南建康居住,前朝帝陵,没什么关照了。

  虽然楚国依旧保留陵户,让其继续守着高齐诸帝陵墓生活,但高欢实葬之处,无人知晓。

  于是,那石匠之子寻了个机会,挖开石穴,将陪葬品席卷一空,并将高欢的遗骨拖出来,“暴尸荒野”,以报父仇。

  这件事本来是不会有人知道的,但那石匠之子盗墓时,独力难支,找了几个伙伴帮忙。

  其中一人,分了些许陪葬金器,心痒难耐,熔做金块,铰成碎金,用来购买宅地,立刻引起旁人注意:

  你平日穷得家徒四壁,哪来的金子买宅地?

  于此,牵扯出一件盗墓大案。

  案发后,故齐后主高纬,请求楚国朝廷主持公道,严惩盗墓者,并请求重新安葬其祖父。

  张铤对此案的态度,就是必须严惩,因为皇帝/皇权的威严不容挑衅,哪怕这个皇帝是敌国追封的皇帝,敌国也已经亡国,但己方也要把场面功夫做足。

  毕竟,皇帝的威严,是“通用”的。

  虽然,皇帝的威严在高官眼中也就那样,历朝历代多少末帝如同羔羊般被权臣摆弄,毫无尊严可言。

  但无论哪个朝代,都必须保持皇帝/皇权在民间心目中的威严。

  所以,即便禅让很假,退位后的皇帝必然暴毙,但禅让这个流程都必须有,目的就是维护皇帝/皇权在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威严。

  石匠之子盗挖帝陵,还把皇帝遗骨拖出来,暴尸荒野,这就是对皇权的严重挑衅。

  楚国的皇帝对此不闻不问,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