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 前车之鉴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

  “届时,我军是以三鼓之气,对阵一鼓之气的齐军和周军,此消彼长,胜算就小了一些。”

  李笠见儿子说得头头是道,很满意,不枉费他经常带着儿子出征,时刻教导。

  现在确实不能急,急的话,就容易出事。

  他听过一个历史故事:北宋初年,宋太宗(太宗是后来的谥号)赵光义挥师北伐,攻破晋阳,灭了北汉。

  本来,攻灭北汉是此次出征的最终目标,为了攻破晋阳,宋军付出了极大地代价。

  将士们打完这场艰苦的攻坚战后,都盼着班师、受赏。

  但是,赵光义发觉北汉的靠山辽国似乎反应有些迟缓,于是决定出其不意,赶在辽国反应过来之前,翻越太行山,进攻幽州。

  至于赏赐,等收复了幽州,再一起赏。

  此举让许多宋军将士心中不满,但还是抖起精神,向幽州进军。

  赵光义的临时“加戏”,确实打了辽国一个措手不及,幽州守军面对突然杀来的宋军,只能坚守待援。

  但是,宋军围攻幽州城,迟迟不下,反应过来的辽国立刻调动大军南下,来得很快。

  这个时候,宋军就面临一个选择:是优先攻城,还是优先打援?

  赵光义表示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即攻城,又打援。

  反正来都来了,那就攻下幽州城,顺便把辽军主力解决,一了百了。

  敌军逼近幽州城,他调集预备队攻城,自己亲自带兵去拦截来袭辽军,战斗在高粱河一带爆发。

  结果赵光义打了败仗,落荒而逃,一度“失联”,并导致攻城宋军腹背受敌而崩溃,引发全军溃败。

  有赵光义这个“前车之鉴”,李笠谨记“全都要”的教训。

  所以此次出征前,就下了决心,收拾突厥人后,拿下恒安即可,不可贪功冒进。

  让将士们有充足的时间调整状态,以最佳的士气,进行事关国运的大决战。

  虽然他的军队有秘密武器——火炮,但是野战时骑兵未必稳赢。

  一旦在晋阳面对齐、周联军时,骑兵交战败北,从北边迂回、孤军深入的楚军,面对纠缠不休的敌军骑兵,如何能从容退回去?

  反正时间在他这边,没必要急。

  父子俩又说了一些事,李时问:“父亲,接下来,草原这边,怎么办?难道要扶持那些参战的部落,在草原上壮大么?”

  李笠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有没有听过《阿那瓌》这首歌?”

  “没有。”李时摇摇头,他知道阿那瓌是柔然可汗,而阿那瓌被突厥打得兵败身亡后,柔然汗国没几年就灭亡了。

  李笠笑起来:“你没听过也正常,毕竟,这是五十年前的洛阳民歌。”

  说完,他唱起来:“闻有匈奴主,杂骑起尘埃,列观长平坂,驱马渭桥来。”

  唱完后,李笠讲解这首歌的由来。

  五十年前,元魏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