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 书中自有颜如玉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笠借用北宋时的一首《励学篇》(别名《劝学诗》),来勉励莘莘学子们。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

  湖州州学藏书阁(图书馆),李笠正在参观,走在一个个入墙般的书架间,看着书架上摆满的书籍,时不时抽出一本翻看。

  抽看的书籍,纸张边缘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看得出经常被人翻阅,李笠很高兴:这说明州学图书馆及其大量藏书不是摆设。

  陪同参观的州学博士柳盼,见李笠认真的翻看书籍,只觉有些恍惚。

  仿佛又回到二十多年前,他站在河边,看着一个鱼梁吏认真的钓鱼。

  他还是他,而昔日的鱼梁吏,如今已是一国之君,两人的身份掉了个个,而地位上的差距更大了。

  李笠将一本书放回书架,对柳盼笑道:“朕在鄱阳时,听十一郎提起你,你在湖州,过得很不错嘛。”

  “平日里教书,闲暇时游山玩水,比他如意多了。”

  这话题有些敏感,萧勤作为前朝宗室,被软禁在鄱阳,却能和外界通书信,其中就包括柳盼。

  柳盼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能赔笑。

  昔年,李笠是被他和萧勤随意使唤的一个小吏,但现在,他俩乃至家人的性命,都在李笠的一念之间。

  “莫要拘束,都是多年的故人,朕不会心狠手辣的。”李笠笑着拍拍柳盼的肩膀:“说说,湖州这边,学子们的情况。”

  “陛下的意思?”柳盼心有些乱,一下子不知从何说起。

  李笠示意柳盼跟着自己向前走,边走边说:“蒙学,县学,州学,对了,还有私学的情况,你知道多少,都可以说。”

  这些事情,柳盼倒是知道不少,毕竟他是作为学官,到吴兴郡...现在的湖州来办学。

  州学博士只是兼职,自然要把辖区内的教育情况摸清楚。

  总体而言,湖州地区的“公办教育”尚在起步阶段。

  数百年来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导致“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变成常态,寒族子弟想要靠学问做官,十分艰难。

  虽然故梁时,有国子学考试入仕制度,但是想要获得国子学入学资格,难于登天,

  所以,地方上的州郡学,一直以来都是屈指可数,也无必要开办,因为寒族子弟在评“乡品”这一关,就被挡在仕途之外。

  评乡品,看的是门第,门第不高,学问好也没用。

  寒族子弟即便入仕,最多也只能当个流外官,很可能一辈子就是流外官,想要入流都很困难。

  有心向学的学子,一般只能去私学读书。

  私学,一般是族学,或经学家、大儒开办的私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