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零六十四章成了_云的抗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崔可夫并不知道有关第二装甲集团军走切尔努什卡这条线的情报,同时他也qingchu欧阳云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说谎,脸色登时变得有些难看。没有借口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在消极避战了,现在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还指望中国人“浴血奋战”吗?作为一名政治斗争jingyan和战场战斗jingyan都十分丰富的老将,崔可夫知道中国人忽然改变作战态度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他们的最高统帅在远东问题上出尔反尔了。

  在中国远东远征军进入前线与德军直面相抗的时候,或许是以为中国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加上战局有所逆转,苏俄政府撤离远东地区居民的行动便慢了下来。以崔可夫对苏俄政治局势的了解,内政部的贝利亚如果得不到斯大林的授命是肯定不敢这么做的。至于斯大林为什么要这么做,崔可夫现在已经可以断定,当初《重庆协议》上签署的有关远东地区的条案根本就是最高统帅的计谋。

  远东地区相关协议达成时,崔可夫曾旗帜鲜明的表示反对。这也是当时苏俄国内绝大多数军政高官的立场。因为他们觉得这么做虽然能够让苏俄获得苟延残喘的机会,但是割土求活却会让他们背上历史骂名,即使最终能够战胜德国,那他们也会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成为永远的“反派”。当时的反对无效,崔可夫只能捏着鼻子正视现实,怀着屈辱心继续呆在重庆。现在,对于斯大林的出尔反尔,因为同样觉得代价太大,崔可夫依旧持反对意见。和欧阳云打的交道多了,对这个年轻得过分的“最高统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崔可夫知道,如果国内在远东问题上做得太过的话,那么欧阳云真可能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包括将远东远征军撤回来。

  “看来国内的那些家伙真给了最高统帅不小的压力呢,只是都已经成为事实了,而且国内战局并没有因此出现根本性转变,他们就不能先忍一忍吗?”崔可夫这样想着,心中泛起无力之感。因为了解斯大林的为人,所以崔可夫qingchu在远东问题上他之所以会出尔反尔,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性格使然,而最主要的确实因为这件事使得其地位受到了挑战。这当然是斯大林所不能接受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千古一贯,对此崔可夫并不想发表什么意见。但是因此影响到国内政局甚至战局的稳定,他便无法苟同了。为国内的形势感到担心,不过站在欧阳云面前,他却不想表现出来。轻轻吁出一口气,他盯着欧阳云的眼睛说道:“阁下,从我个人的角度,我理解张总司令为什么这么做。并且,我以为截至目前,张总司令在萨比的战略是行之有效的。可是……”

  同样的话,崔可夫已经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