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六十四章切中要害_云的抗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罗斯福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准确而言,地地导弹的出现,应该说是令中国政府具备了非接触超远程打击能力。地地导弹的概念,中国并不是首倡者,而将地地导弹用于实战,德国早在去年就开始了,并且已经收获红利。不列颠岛为何沦丧,英国女王政府为何被迫远走印度,不就是因为英国人拿德国人的v2火箭沒办法么?陈列在罗斯福等人面前的导弹,弹身上只有编号并无名称,老蒋的解释是名字尚未确定。名字未定沒有关系,关键在于,与德国人已经取得威名的v2相比,这款地地导弹的尺寸更大,射程更远。现在中国联合政府其实就是学兵军政府,这一点,不管中国人自己如何诠释,似罗斯福和斯大林还有丘吉尔,心中却早早的认定了这一点。学兵军推出的第一款武器是卫青式突击步枪,然后是去病式通用机枪,接下來就不得了了,又是坦克又是飞机的。纵观这一系列武器的推出,美国人也好、英国人也罢,还有苏俄人,现在早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学兵军无论推出何种武器装备,一旦定型,那么其性能就必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了这样的认识,虽然这款导弹连名字还沒有,具体的技术参数也处于保密,但是在罗斯福和丘吉尔还有斯大林看來,已经认定它的威力要远远强过v2。

  中国和苏俄达成一揽子协议,以废除历史条约为条件出兵远东,虽然中国政府和苏俄政府做得很隐秘,但美国人还有英国人还是察觉到了。察觉之初,罗斯福先是窃喜,然后却产生了隐忧。窃喜,和美国不希望看到中国在盟军系统一家独大有关。基于这个出发点,那么中国四处出击其实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中国实力损耗得越厉害,岂不是美国就多了机会?隐忧,缘于麦克阿瑟和金的不争气。本來指望着他们能够替代学兵军在澳战和太平洋战场的主导权的,孰料偷鸡不着蚀把米,沒能趁机扩大战争优势不说,反而将之前的积累都丢光了。澳战和太平洋战场需要中国,远东却分了中国的心,这让罗斯福不得不担心,中国在确保国内战场和远东战场优先的情况下,还有余力兼顾澳洲和太平洋吗?丘吉尔的反应沒这么复杂,不过当时心中对欧阳云这种做法也有点不以为然,认为后者还是太年轻了,贪心不说,还好大喜功,迟早会有苦果子吃。他们这样想的时候距离现在并不遥远,所以都还清楚的记得,这个时候,面对这么多的地地导弹,他们才算是弄明白了欧阳云当初敢招惹德国的原因。原來,欧阳云是有倚仗的;原來,中国人也掌握了“火箭”(彼时,导弹的概念还不成熟,人们还习惯于呼为火箭)技术。

  v2火箭在那个时空,充其量就是一个充门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