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五章 科举有弊【求订阅*求月票】_大秦守陵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限制住,培养出一群只会埋首经卷读死书的腐士,蠹虫。

  精与考卷的问题,而为官要为民谋福祉,遇到的问题就不仅仅是试题中出现的那部分而已。

  这样选出来的官吏,一旦遇到了试题中没有的现实,就会原形毕露。

  因为思维被限制之后,他们也很难寻到解决之法。

  标准答桉始终只是标准答桉,而不是适用于各地。

  百家学宫的夫子们都低头思索,也有很多人是有些汗颜,因为他们就是被点到的那些精于科考的人夫子先生。

  屏风之后,樗里寻也在坐听着,毕竟科举是他弄出来的,科举的弊端他也很清楚,现在还看不出太多弊端,但是之后绝对会变成被帝王用来禁锢读书人思想的手段。

  而这一切就不是他想看到的,相比杜茂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至死都在为读书人焦虑。

  李斯、顿弱和百家真正有才的大家也同样如此,他们的眼界已经超过了时间,秦蓝策作为大秦的为官书,将来也会成为官员必读之经籍,因此,他们必须要为后人考虑。

  他们无法去改变后来的帝王,但是却可以从《秦蓝策》中去限制帝王的作为,防止预料中的事情的发生。

  若是科举成了帝王限制士人思想的枷锁,那经年之后,还会有《孙子》《墨子》《韩非子》这类百家旷世之作出世吗?

  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仅是武力,也是文化,武力能征服的只是肉体,而文化却能侵蚀人心。

  公羊子奴已经用事实告诉了他们,再强大的民族,一旦文化落后,就只能被同化和潜移默化的侵蚀。

  所以他们不仅仅是在为士人考虑,同样也是在为大秦,为华夏考虑,华夏之所以强大,不仅仅是武力上的,同样也是因为它的文化领先了世界。

  尤其是远古氏族在孔雀,仗着文化的领先,已经把孔雀那边忽悠得开始相信他们的大梵天、湿婆就是华夏泰一神的子嗣,相信自己起源就是华夏,是五帝后人。

  这就是文化领先的强大之处。

  因此,无论是李斯还是百家的家主,都不希望后人固步自封,再无创新,一家之盛在于传承,传承的经籍越多,门徒也就会越多。

  樗里寻想的则是,百家越盛,华夏也就越盛,哪怕将来大秦不再,华夏因为其文化的强盛,也始终会屹立于万族之上。

  他们无法去限制帝王的想法,却能从《秦蓝策》中去完善科举,规避掉这些问题。

  本来樗里寻是没想到那么多的,但是李斯找到了他,跟他说了杜茂的思虑之后,他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先秦百家,着作层出,在科举之前的各朝也都一样是有着各种惊世之作,然而,科举之后呢?

  无论是赫赫大明和是天朝美梦的大清,拿得出手的着作却又乏善可陈。

  号称古今奇书的《四库全书》也不过是在总结编纂前人之作,而无当今之书,真的是前人把能写的都写完了吗?很显然并不是如此。

  只不过是读书人的思维已经被禁锢了,不敢再去超越前人,也因此再无巨着问世。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