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八章 雍熙北伐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兵伐谋,就是再准备一年,时间也未必够用,需从长计议。

  京师乃天下之本,皇上坐镇京师,遥控全局,才是上策;如果非要亲征,以壮军威,最多只能行至河北大名府足矣,这是中策。北有契丹之虞,南有中原之虑,如果皇上执意要亲临前线,臣不惜以下犯上,就是掉脑袋,也要生拉硬拽,坚决阻止。

  李至最后的一番话总算是说到太宗的心坎里去了,高梁河之战虽然过去了六年,太宗一直心有余悸。御驾亲征,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他是坚决不会再去冒这个险的。

  刚被罢免了宰相之职的宋琪,听闻太宗伐辽,立即作了数千字的长篇奏章,将辽国的山川地貌以及宋军该如何进兵,如何交战,写出了“收幽州灭契丹十策”。“圣人务好生之德,设息兵之谋……然则兵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若精选使臣,不辱君命,通盟继好,弭战息民,此亦策之得也。”说了半天,宋琪的意思还是建议这个仗不能打。

  太宗这个人,《宋史》评价他:“帝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仗着自己读完了《太平御览》,一肚子的墨水,无处挥洒,是时候表现真正的技术了。

  既然文人都主和不主战,太宗就去找枢密院的王显、张齐贤、王沔等人探讨伐辽方略,太宗认为打仗是武将的事,尽量让文人少搀合,以至于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之如此大事,太宗都不愿意跟宰相李昉商量。此时的赵光义才真的活出了自我,一人独大。既然皇上信不着自己,李昉干脆就躲在家里赋诗宴乐,歌舞升平。

  大军出发前,太宗给曹彬下的旨意是:“潘美之师但先趣云、应,卿等以十万众声言取幽州,且持重缓行,不得贪利。彼闻大兵至,必悉众救范阳,不暇援山后矣。”太宗在此表明了自己的战略意图,十万东路大军作为主力军团,不单单是为了夺取幽州,还负担着吸引和牵制辽军主力的任务。

  太宗的猜测是辽军不敢两线作战,必然会利用自己的骑兵优势先攻打华北平原上的东路军,中路军田重进,西路军潘美,两军合力收复山后九州,三路大军在幽州城下会师,最后拿下幽州。

  在太宗看似万无一失的战略部署下,雍熙三年(986)三月,曹彬、田重进、潘美三路宋军同时开拔,挥师北伐。

  女中丈夫,大辽国承天皇太后萧燕燕,《辽史》评价她,“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习知军政……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堪称一代贤后,是中国古代女性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代表。观其在秉政后的内平不服,外御强敌,用人方面唯才是举,韩德让、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人尽其才。比起她的对手,自以为是的大宋皇帝赵光义,真的有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