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二章 三征南唐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命为濠、泗、楚、海水陆都应援使,名头再响,也丝毫抵不住赵匡胤的精锐之师。

  在马上还没走两个回合,就被盔甲鲜明的赵匡胤一棍子击落马下,周军一拥而上,陈承昭被抓了俘虏。

  听闻陈承昭是个水军将领,水利专家,柴荣亲自给陈承昭解绑,任命他为右监门卫上将军,并赐锦袍、银带等物,后又改授右领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今河南洛阳)。

  淮河一战,除去烧沉的,周军共缴获战船三百余艘,俘虏士卒七千多人,杀死溺死的不计其数。

  南唐在淮河上的战船,全都玩完了。

  ◆楚州有个因子巷

  显德四年(957)十二月九日,赵匡胤的先锋部队抵达楚州(今淮安)城下。楚州城防御使张彦卿是个硬骨头,誓死不降。

  后周军这边,投石车、火攻、箭雨、凿城,拳打脚踢,所有的招数全都用上。

  张彦卿这边,滚木、礌石、火笼、板砖,所有能投掷的,全都抛下城去。

  两军皆有死伤,一个月过去了,楚州城依然固若金汤,无法攻破。

  江淮一带,由于淮河经常发生水患,大水淹没了农田,淹没了房屋。每当哀鸿遍野,吃光了草根树皮之后,各地流民就会发生暴动,占州府、杀官吏、抢粮食,一样都不会少。

  所以各地驻军指挥使,被迫把城墙都修筑得非常高大上,这样才能得以保障城里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们固有的观念就是:高筑墙、广积粮、保安康。

  这也是为什么后周军在攻城上,占不到任何便宜的原因,你的云梯,距人家城头还有一大截,根本爬不上人家的城头。

  赵匡胤道:“圣上还记得当年在河中挖地道的事吗?”

  柴荣一拍脑袋,“对啊!我们就是通过地道,才拿下河中城灭了李守贞的!”

  于是,世宗亲自督军,在城外大建碉堡箭楼,掩护士兵们挖地道(淮河以南的地方,在冬天,地下一般是不会出现冻土层的)。

  一夜功夫,地道通进城中,后周大军蜂拥而入,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

  显德五年(958)正月,楚州城破,一千余名南唐守军,无一投降,全部战死。

  都监郑昭业战死,楚州防御使张彦卿转战回到府衙,兵器已经全部打光,他拿起椅子和冲上来的周军拼命,最后力竭身亡。

  南唐有张彦卿拼死报国,大明亦有史可法力保扬州。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中华民族不缺的就是这种精忠报国的英雄铁汉。

  在原则上,大家各为其主,没有谁对谁错,在道义上,民族危亡,宁死不屈,方显英雄本色。

  三征南唐,世宗柴荣亲自督战,周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连下淮河两岸五座城池,没想到却在小小的楚州城下,搁浅了四十多天,严重打乱了柴荣速战速决的作战部署。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