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章 势如破竹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我退保滁州城,没想到周军士兵攀墙而上,如飞一般,我心力交瘁,智力俱殚,故被擒耳。”

  柴荣看皇甫晖伤得不轻,很是怜悯,下诏赐给他金带、鞍马,让御医为他精心调治。

  几天后,皇甫晖因伤势恶化,不治而死。

  滁州一战,赵匡胤几乎完全打掉了南唐的作战意志,滁州周边的南唐军队、官僚士绅纷纷向后周军投降。

  赵匡胤入驻滁州,他做了两件事。

  一是安抚百姓;

  二是派人押解战俘向柴荣禀报。

  柴荣得到捷报非常开心,便派翰林学士窦仪前来协助处理战后事宜,宰相范质奏请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就这样,柴荣给赵匡胤派了窦仪和赵普两位助理。

  此二人,后来都成了宋朝开国功臣。

  窦仪到滁州后,先进行府衙库房交接,赵匡胤亲自将账目一一交付。

  交接完毕,赵匡胤想从库房中取一些丝绢布匹。

  窦仪说:“不可以,这库中之物已尽数充公,只有皇帝的召诏御才可以动用,这是规矩,望将军勿怪。”

  匡胤道:“学士所言极是,是我考虑不周。”

  在认识赵匡胤之前,赵普已“托迹诸侯十五年”。

  赵匡胤结识了赵普,这不亚于当年刘备找到了诸葛亮,二人相识之后,赵普成为了辅佐赵匡胤创立大宋王朝的核心人物。

  赵普祖籍幽州蓟县,由于战乱迁居洛阳。

  显德二年(955)七月,赵普被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与楚昭辅、王仁赡为同僚。

  刘词病危前,向朝廷推荐赵普,说他“有才可用。”

  士兵在维持治安时,捕获盗贼一百多人,按律当斩首。

  赵普得知消息后,立即找到赵匡胤,求情道:“未经审讯,便直接处死,若里面有被人诬陷的无辜之人,那就是草菅人命了。”

  赵匡胤笑道:“城中百姓本就是俘虏之身,我不去问责追究他们已经是法外施恩,这些人中的盗匪,若不按律执法,如何震慑住他们?”

  赵普道:“南唐虽为敌国,然百姓毕竟是无辜的,现已归属在大周之下,将军心怀天下,此皆我尧舜炎黄子民,又怎能区别对待?望将军三思。”

  赵匡胤认为赵普说得对,就让他代为调查审讯。

  赵普一一调查,只用了一天时间,便查清事情原委,遂禀告赵匡胤,除犯罪确凿外,其余一律释放。百姓大悦,争颂赵匡胤仁慈。

  自此赵匡胤对赵普深表佩服,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凡有疑议都与赵普协商。

  一根草绳,绑在大白菜上只能卖白菜价,绑在螃蟹上就能卖个螃蟹价;老板选择员工,员工也选择老板。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赵普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认定赵匡胤是手难得的“潜力股”。

  要想和成功者一起成功,就必须先和成功者绑在一起。自此,赵普尽心尽力效忠赵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