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9章 六亲不认的朱元璋_奋斗在洪武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有人常说,要藏富于民吗!朕也要学会抓大放小!”

  老朱欣然大笑,长沙虽然繁荣,但是毕竟比不过苏州,杭州这些地方,甚至比不了松江和北平,以苏州的情况来看,一年征收几十万的商税,几乎毫不费力。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如果把商税铺开,五年之内,仅商税一项,就能达到一千万两!”

  柳淳讲的是真金白银的钱!

  老朱忍不住怦然心动,这么多的钱,足够把府库填满了吧?老朱不改农民的本性,柳淳却道:“陛下,随着财力的增加,朝廷可以做的事情,就会多许多!”

  “比如可以在各地整修道路,建立起运粮大路。既能为朝廷输送税粮提供便利,又能让老百姓互通有无,方便商贾交易,实在是一举多得!”

  柳淳笑呵呵画着大饼,明初的财税还算充足,但因为弊端太大,等到了明世宗的时候,朝廷岁入二百多万两,光是九边的军费,就需要三百多万两!

  缺口之大,真不知道是怎么撑过来的。

  柳淳提议,及早打好基础,对于日后的发展,绝对有好处。

  钱多了,用来修路,铺桥,疏通巷道……这样一来,就能方便各地生意往来,渐渐形成统一的市场。然后统一商税,统一金融体系……整个大明,就会连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这一次的变法,可绝不是多收几两税,多征几石粮食那么简单。

  按理说老朱是开国君主,他直接定规矩就算了,柳淳为什么还用变法来定义他的举动呢?

  很简单,因为他在变秦汉以来,绵延两千年的成法。

  历代都讲究轻徭薄赋,柳淳却认为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朝廷必须弄清楚,自己的责任所在,不能白白享受百姓的供养。

  因此柳淳将长沙府多征上来的粮食和税金拨出一半,兴建了学堂,主要招收寒门子弟入学,而且柳淳还设计了奖学金的制度……

  “比如,如果不出意外,在几年之内,长沙府就有望超过武昌,成为湖广第一大财赋重地,文治也会冠绝湖广。”

  老朱仔细阅读柳淳给他的资料,频频点头。

  “朕还在小时候就常听人说,有钱的人家,越过越有。朕以往总觉得是有钱人,善于经营,勤俭持家,才能让家业越来越兴旺。直到今天,朕才如梦方醒,原来是朝廷的税收,对他们太宽厚了!他们是在占朝廷的便宜,不!”

  老朱冷冷道:“他们是吃两头,吃过了朝廷吃百姓!对了,官字不就是长了这么两张嘴吗?”

  老朱越说越气,忍不住骂道:“柳淳,你个臭小子,这些事情,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朕?你还是藏着,掖着,可恶!”

  又挨骂了!

  这一次柳淳没有半点气恼,相反,还差点笑出来!

  骂我了,老朱又骂我了!

  柳淳的心里欢呼,可下一秒又觉得自己太便宜了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