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4章 王子犯法_奋斗在洪武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不能把对秀才举人的优免改为补贴?”

  朱标不解,“你的意思是?”

  “殿下,是这样的,优免是朝廷不去征税,臣所谓的补贴,则是税照样交,通过各地的官学,给秀才们发粮食。”

  朱标沉吟道:“你是说廪膳生么?”

  所谓廪膳生,就是那些官学当中,成绩比较优秀的,可以得到朝廷给的粮食,有点类似后世针对研究生,博士生的伙食补贴。

  “还是不一样的,我的意思是把应该征的田赋,一次退给秀才们!”

  “退?那,那万一退多了,朝廷吃亏,该怎么办?”朱标的思维还是很像老朱的。

  “退多了,就算秀才们占便宜了呗!”柳淳笑眯眯道:“殿下,你再仔细想想,是退的多,还是征收的多?”

  朱标略微沉吟,立刻大惊!

  没错,的确可以存在退的多的情况。

  但问题是,得到的粮食比田赋还多,只能说明,那是个穷秀才,家里真的很困难。

  针对这样的秀才,每年多给一石两石的粮食,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倒是那些家境富裕的,失去了免税的借口,让他们如数纳赋,朝廷能收到的,肯定要多得多!

  而且是穷人少交税,富人多收税。正好实现了税赋公平!

  朱标眼睛放光,忍不住拍巴掌,“妙啊!柳淳,你这招好,父皇保证会采纳,而且还会立刻颁行的。”

  柳淳满不在乎,“殿下,这只能算是小手段,真正重要的还是商税,以我的判断,再有二十年,商税就能和田赋分庭抗礼,各自占据一半,而且商税一旦超过田赋,就会永久甩开,成为支撑朝廷岁入的最重要财源。所以真正重要的还是在商税上打主意,如果只知道在土地和人丁上面打转,始终没法摆脱财税的困境……”

  朱标欣然点头,急切道:“你把这些都写下来,父皇是有心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如果真的合理,孤也会支持的!”

  ……

  就在柳淳和朱标商议改革办法的时候,天官府,詹徽老母做寿,来了几个好友,其中就包括副都御史练子宁,他是江西人,科举考试的第二名榜眼,被授予翰林修撰,入翰林院不久,母亲病故,他回家守孝三年,丁忧期满,再度回朝,恰巧李善长被杀,朝中牵连进去的官吏不少,都察院出了空缺,练子宁一跃成为副都御史。

  在洪武朝,官吏超擢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练子宁在家三年,正好避开了柳淳的锋芒。

  可他回京之后,却发现处处不对劲。

  比如说原来他经常去东宫讲课,像什么黄子澄啊,齐德啊,许多文官也时常出没东宫,甚至跟太子形影不离。但现在的太子,明显跟他们疏远了。东宫不再是文人的天下,包括梁国公蓝玉,他就经常出入东宫,还教导皇孙兵法武艺。

  最近几天,那个柳淳又天天往东宫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