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五章:人的一生_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帝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廷,没有获得答复。

  范仲淹又上书太后,请求还政仁宗。奏书入宫,再次石沉大海。

  很刚直的一个人。

  范仲淹不觉得他的做法有问题。

  但当时的晏殊,是真的被吓坏了。

  他是范仲淹的举荐人,而范仲淹做出了这样的事情......

  那岂不是会牵扯到他?

  所以他害怕了,顺便还训斥了一番范仲淹。

  然而范仲淹听着他的训斥,只是淡淡的开口道。

  “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说的很不错。

  所以随后,他就被贬了。

  贬去了一个小地方,当一个简单的通判,第二年,又换了个位置,还是通判。

  但正如范仲淹自己曾经说过的那样。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多次上奏折,陈述自己的想法。

  然而可惜,太后当权,自然不会搭理他。

  于是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

  三年之后。

  好消息终于来了。

  太后死了。

  仁宗亲政。

  仁宗对于范仲淹,他一直记着这个人。

  但要说现在就非常看重,却也未必。

  他只是给了范仲淹一个右司鉴,这个职位,无非就是对朝廷的政策进行挑刺和进言。

  职位一般。

  这个时候,就是清算的时候了,当年太后把持了那么久的朝政,要是不清算,还像话吗?

  但范仲淹这个时候又站了出来表示。

  太后当年,尽管把持朝政,但对于天下,也算是功过相当,至于清算,大可不必。

  没有人理解,那些官场上的老油子甚至不是很明白。

  范仲淹为什么要替太后说话呢?

  太后不是,当时就贬了他吗?

  而对于范仲淹来说,无所谓谁贬谁,也无所谓双方之间所谓的仇恨和立场。

  如果非要说立场,那么对于范仲淹来说,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整个国家。

  仁宗的个性是不用多说的,不然也不会谥号仁字。

  范仲淹的说法,他采纳了。

  于是太后这件事情,直接翻篇。

  随后而来的,便是江淮的大旱,仁宗也是在范仲淹的进言之下,方才开始治理。

  事情一下子仿佛扎堆一样的来了。

  因为随后仁宗又发生了一件事儿,他想要废后。

  这件事情不管怎么看,都和礼法不符。

  宋仁宗都知道范仲淹要说什么,于是抢先一步,让范仲淹去别的地方当一个太守。

  意思是,去其他地方,也别来烦我了。

  但范仲淹不这样认为,该进言的,一样进言。

  如此一来,刚正不阿的范仲淹,自然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一道标杆。

  至于废后这件事情。

  自然无疾而终。

  在任上,范仲淹开始做着他应该做的事情。

  多的实际上不需要太过于评价。

  因为他干的很不错。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这一番话,就是在当时范仲淹所写下来的。

  很精简,但却意外的,很不错。

  半年,就在这儿呆了半年。

  范仲淹随后就去了苏州治水。

  治水有功,第二年,范仲淹再次回到京城。

  有功加为开封府知府。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