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章 开展工作之前_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列皂房,是皂班衙差当值的地方,两列皂房后则是县衙六房的办公所在。

  六房:吏、户、礼、兵、刑、工,对应中央的六部。

  除此之外,县衙还有县丞、主簿、典史、教谕各自办公的公事房,有宾兴舍、义勇舍、军粮税粮库以及监狱!

  监狱也属于县衙整体建筑的一部分。

  另外明代县衙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自正堂往南穿过仪门后,东侧立着一个土地祠。

  如果说监狱是关犯人的地方,那这个土地祠就是官员的‘处刑室兼展览馆’。

  洪武六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定大诰,贪墨白银六十两以上者,在土地祠剥皮实草,其尸体就要悬挂在土地祠外,如此后继官员就能每天看到了。

  心灵震慑力直接拉满。

  在县衙这一级政权中,拥有官员身份的并不多,除了陆远这个知县外,只有县丞、主簿两个人,余者皆为吏。

  这里县丞、主簿属于佐二官,知县的副手,明朝的县丞大多都是治安长官,负责城内巡捕、缉盗工作,偶尔也会替知县处理一些狱讼。

  而主簿并非严格意义上管理文书工作的主官,明代县一级主簿根据不同县的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主簿。

  比如治农主簿这就很好理解,管理农业方面的。

  治水主簿,修大堤防洪。

  城防主簿,边地县常设,防外敌入侵劫掠的。

  典史才是真正意义上管理全县文书收发工作的官员,工作性质类似于后世县一级政府办公室主任,不过因为典史同时还要兼任管理县里监狱的工作,因此又被称为典狱官。

  典史不入品轶,为一县胥吏之首。

  由上级铨选任命,明朝官方称呼作吏员,是介乎于官和吏之间的这么一个身份,因为不入流故而不能称之为官,可任命权又在上级衙门,知县衙门不可自行任命因而也非寻常小吏,是故叫做吏员。

  教谕就很好理解了,教育局长,管一县教育的发展和有功名在身学子的学籍。

  典史和教谕都没有品轶,但不代表没俸禄,他们都有俸禄,朝廷亲自发。

  另外,整个县上上下下所有官、吏,他们的俸禄都由朝廷发,跟陆远这个知县没有任何关系。

  电视剧中县令给属官发俸禄那是清朝,而且仅存在于捐班,正儿八经的县衙班子,没有说让县令给属官属吏发工资的道理。

  至于说自己聘请师爷,那这个俸禄确实由知县发不错,可知县又不傻,自己聘请的师爷难道就不会解决编制问题吗?

  随便在县衙里安排一个吏的身份,然后报到府一级吏曹盖个章就能吃国家饭,自己掏腰包那不成傻子了?

  除了官吏之外,还有杂役。

  比如衙役、杂差、伙夫、门房、更夫,这些人一不是官、二不是吏,吃不上国家饭,可人数又多达几百甚至上千人,他们的薪俸怎么解决呢。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