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82章 “西鲁互保”_春秋我为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成为主战场。”

  张孟谈还是老样子,谨慎持重,想出一个计策后又接着冥思苦想另一个。这,便是“伐交”之计了。

  无恤这几天看地图看得眼睛都花了,他如今闭着眼都能背出鲁国地势和城邑情况。

  “齐人主攻的方向无非是西、北两处,北境的郕邑和灌城现在是公敛阳主事。阳关一带则是子路在守,那边就交给三桓自己操心去罢。西鄙这边,以我对三桓的了解,恐怕无法指望他们半分,只能靠自己。但北面的秦邑、范邑、郿邑、须句。还有廪丘和郓城之间的高鱼,乃至于汶水以南的中都,都不是我的属地……”

  张孟谈颔首道:“秦邑在甄之北,范邑在廪丘之北,郿、须句在郓城之北。齐人若来,最先承受冲击的不是吾等,而会是以上诸邑,若是不能协调好,彼辈投降资敌,反倒会成为司寇的累赘。”

  无恤却成竹在胸:“过去半年里。让计先生心疼不已的一车又一车礼物可不是白送的,给西鄙各邑大夫的消息已经传过去了,孟谈且看好了,不出数日,他们必慌不择路,纷纷来向我求助!”

  张孟谈道:“鲁城那边,司寇也得放低姿态,假意向国君、三桓求助一番……”

  无恤点头:“吾知之,无论如何,尊君的态度要做足。一定要先让三桓不仁,吾等才有理由不义!”

  ……

  七月底,不同于赵无恤势力的有条不紊,在齐国开始集结乡鄙之民。欲观兵于鲁国的消息传到鲁城后,曲阜公宫内外,朝堂上下是极其慌乱的。

  最后还是小宗伯孔丘一席话让鲁侯和三桓镇定了下来。

  “君上!齐桓公时齐师何其强大,尚且在长勺被鲁人击退,鲁国昔日与齐国的龌龊都是阳虎之过,如今齐人却听信那叛臣之言来伐。是为不仁不义之师,必败。鲁国虽小,却有持戟数万,虽是周礼敦敦之邦,却不可轻辱。还请君上令诸卿大夫各守其境,集结左右二军分别待命北境、西鄙,则齐人可御。”

  按照宗周时的旧规,是“天子六军,大国三军,中国二军,小国一军”。鲁本是二军,襄公十一年,自命为“周公之国,姬姓之长”的鲁国大概是觉得自己国际地位较高,在周遭滕、薛、郯、杞等小国的朝见下一时头脑发热,便“作三军”,季武子、叔孙穆叔、孟献子各主一军之征赋。

  但弭兵之会后鲁面对晋、楚两边同时逼贡,渐渐吃不消军赋了,鲁昭公五年,三桓又决定“舍中军”,回归二军编制,四分公室国土以供赋税。季氏主右军,孟氏和叔孙各自主半军,其实和晋国情况一样,都是用私属族兵凑数。

  孔子的这番话,三桓听进去了,北境和西鄙一向是齐人往年攻击的主要目标,但自私的他们却不乐意调拨人手去西鄙守御,因为那边的大夫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