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567章 江西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州码头,江州造船厂、江州新城等都是他一手推动的,旧城改造,新城规划开发,可谓是相当成功,整个城市在几年时间里变换一新。

  不过张超现在更有兴趣的还是他说的渔业养殖这块,毕竟大力发展江州城的工商业,这个确实是政绩,可集全州之力发展,甚至有省、道甚至是朝廷的大力支持的。

  上次张超在武汉,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武汉发展迅速,联合三镇,拥有百万人口,工商制造业等十分庞大,但周边地区,却没太大的变化,许多百姓虽然都拥有不少土地,可依然还仅限于温饱而已。

  乡村里的年轻人大量外出进城去打工赚钱,家庭的收入大头是这些出去的年轻人,留在乡村里的百姓,虽然辛苦,虽然朝廷现在赋税不高,但他们依然收入不高。

  就算有粮食价格保护,但种地还是收入不高。

  只有极个别的县,有些父母官做的还不错,知道招商引资,也依靠当地资源优势,搞一些矿产开发,或者建一些工坊等。

  不过张超还没有看到能够让更多百姓都能受益的更好政策。

  “陛下,我们江州最大的自然资源条件就是水,有长江和鄱阳湖和赣江。过去,因为靠江,可以说百姓是受够了这水的苦,年年涨水,三年一大涨,五年一特大,还经常会发生江堤决口等大灾。百姓种粮,受水灾严重。”

  来恒很年轻,但做为十几年就考中状元的天子门子,他却也是从地方一步步升上来的,早年跟着张超门下学习做事,帮着处理文案等。后来考中状元,先入翰林院,后进中书门下为官,官职不高,但积累了经验。

  后来又下放地方,从县丞做起,一步步到县令再到州的参军、司马直到如今做到江州这个重要上州的刺史。

  每一步,都表现很好,考核皆优。

  “这些年,朝廷大力拔款,各地修堤疏河,水患确实大大减少了。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去我们靠水是受水灾,如今虽水灾少了,但光靠种粮食确实收益不高。”

  江州因为江州城的发展,每年上缴朝廷税赋后,还有不少剩余,一部份上交道,一部份留州,一些拔回县里。

  财政充余,办事也方便的多。

  来恒在刺史任上,一面大力发展江州城,但也没忘记江州下面的诸县乡。每年从州财政中拔出大笔钱用于修堤固坝,修建水库,开挖沟渠,围圩造田。同时也考虑到普通的粮食种植收益不高,还积极的为百姓谋划着种植其它经济植物,种油菜、花生榨油,种油茶树、茶叶树,种桐油树,甚至种棉种麻种桑。

  能想的办法都想,他甚至给下面的县令等都下过死命令,不管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