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章 纷争_季汉彰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说长安城中,司徒王允本欲借拜祭前车骑将军皇甫嵩一事,以振奋军心,孰料竟在出府后不就,竟被刺客设计绊翻轺车,随后入车刺杀,司徒因而身死,刺客也当场伏诛。

  此事传到本在商议劳军的朝廷中,顿时横生波澜。城外的凉军还在昼夜不断地攻城,不时有死伤的士兵被抬下城池,正是万分危急的时刻,加上此时天子又年幼,尤其需要有人来掌控大局。可如今诛杀董卓的辅政大臣却意外横死,由谁来掌控朝局呢?

  不少人本想请奋武将军吕布回来,但光禄大夫杨彪当场驳斥:“如今战事吃紧,且凉人凶悍,军中颇为畏惧,而我军尚能守城,唯赖奋武一人而已,只因奋武乃是军中之胆,朝中在此时召唤奋武入宫,北军将士便将丧胆,如何还能抵御敌人?”

  这个话语说服了年方十二的天子,他面色沉静,对杨彪问道:“以卿之建议,当以何人主政?”杨彪当即回答说:“禀陛下,司徒猝卒,自然当由其余三公辅政,也就是马太尉(马日磾)、淳于司空(淳于嘉)、以及恩赐仪同三司的奋武及建平(董承)两将军,奋武不能亲至,便该他们三位商议主次。”

  按理来说确应如此。但孰料马日磾与淳于嘉因王允横遭刺杀,对抵御凉军一事已然丧胆。心中恐惧自己也如王允一般下场,当即推辞,又以董承本是董太后远亲为由,推荐董承主政。但董承何时担任过如此重任?虽然有心为朝廷出力,也不敢接受,还是在杨彪再三劝说,并答应作为其幕僚的情况下,勉为其难地答应。

  等他们在宫中这么一番往来后,一日就过去了,朝中百官见此情形,无不忧心忡忡,私底下感叹:都说昔日崔武因情杀弑齐君时,晏子有云,君为社稷死则随死之;为社稷亡则随亡之。齐君非为社稷而亡,故晏子不死君难。如今王允身死,其同党却无心于君难,何其凉薄啊。

  董承显然也有此想法,到了夜里,便求问杨彪赵谦刘和等人,说:“我本凡才,侥幸以皇亲为官,随董卓征战,素来不识政务,唯知厮杀而已,有赖苍生造化,今竟有辅政之位,却不知社稷有难,当以何保全?还望诸位有教。”

  在场诸人相视一眼,此事他们已商量过一次,这是看由谁说出来合适,最后还是幽州牧刘虞之子侍中刘和上前说:“明公,当今之计,还是在稳。”

  “稳?”

  “稳朝局,稳北军,稳人心。”

  他先说出三个“稳”,然后解释说:“如今并州牧既已出兵,我等并不须担忧如何击败叛军,心急反而易错,只要能稳住长安,一切便皆能挽回。所谓稳朝局,便是稳住朝中议和一流,如今司徒丧命,他们必定建议天子与凉军议和,此绝不可为,徒负天子而已。所谓稳北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