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 张家沟_19_大湾河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来在家停留两个月,跟随堂叔做活。他堂叔是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木匠,他跟着他做活学手艺。他的日常是打杂,具体就是搬运递送工具充当扶手偶尔刨光等等,乱七八糟的很琐屑,说不上名却是不可或缺的事情。

  这两个月,每每遇见不懂的地方,春来就询问堂叔,堂叔会耐心给他解释。日子在忙碌的罅隙间很快结束,时间缓缓流淌,春来的精神状态渐渐回归从前,悲痛欲绝的事情,亦不再那么刻骨铭心。

  “春来,这是你这两个月的工钱,你数数。”春来数了数,五千五百元。春来跟堂叔说:“用不着这么多啊?!”他做势要退还几百。堂叔哪能允许他退还?堂叔给春来按每天一百五十五天。春来收下,他心领并且记住。

  夏天末尾,秋天来临以前,大湾河沿岸的稻田逐渐泛黄。桥头,春来跟奶奶妹妹话别,“回去吧。”临走,他告诫妹妹:“春天,你要照顾好奶奶,努力学习。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春天说:“千万别因挣钱把身体弄坏。”

  “我知道啦,回去吧。”春来摇手连说再见。

  少年追上同村外出务工的两位亲戚。上车瞬间。他的身体微微停顿,他想,春天,你们放心,我会努力。这时候,春来相信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从而改变家庭的命运。他一定可以支撑他们这个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庭。

  前段时间,张秋水隔几天就要打电话给春来,他对他这个外甥很照顾,他很关心他们的生活、安危。就是那段时间,春来跟舅舅商量好,等他干完两个月,他就要出来闯荡!春来有三个舅舅,只张秋水亲近,跟他无话说不说,有事情主动联系的是张秋水。当然,最最主要还是张秋水在厦门这边,联系方便。

  火车有节律的轨道声中,春来直奔厦门。厦门,这个城市,春来曾在历史教科书里遇见数次。它是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厦门被迫成为通商口岸。他对厦门的了解仅限于历史教科书,以及身边亲戚朋友的谈话聊天。就是这个从未踏入的城市让春来伤心。

  泡沫般泛白的浪花翻卷着奔腾,来来回回冲刷着海岸线。在厦门,春来见过大海,到过鼓浪屿。十七岁以前,春来所有的记忆都与土地有关,都与农村有关。他最远抵达的地方,就是初二那年代表学校到清水三中参加竞赛。至于更为广阔的世界,他从黑白电视或者学校过期的报纸,以及周遭人们的聊天里窥探到点点滴滴。来到厦门这段日子,春来很有收获,若在学校他不可能有这些经历。因了这些经历,他觉着自己优秀许多。在苦难中成长,在忧伤中茁壮。

  先到秋水舅舅家,在他们家,春来住了六天。期间,他吃住都在这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