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8章 546建安十四年,末,请天子还于旧都_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安十五年正旦前。

  大将军之长子刘禅的与天子书,到了北地,一石激起千层浪。

  “长安和洛阳都修缮好了?”

  “哎呀,大将军果真是大汉的忠臣啊!”

  “两汉都城,由天子自行选择!”

  “哎呀,这都是那些个大官们的活儿,和咱有何关系?”

  “要我说啊,丞相早日在咱们这儿也推行计口授田制就好咯,那咱小老儿还能分个一亩三分地,好歹也能打点儿粮食。”

  “哎,现在虽然也能打点儿粮食,也能吃个半饱,可家里人一旦生病,咱们连病都看不起啊。”

  “叔,可莫要说了,官军过来了。”

  见着远处有一队士兵过来,附近的百姓登时散去,各自回家去了,寒冬腊月的,也没人乐意在外头吹风。

  若非是得些消息,互相说几句话,谁也不乐意出门。

  荀彧见着百姓们登时散去,心里复杂,但并没有说些什么。

  既然来年曹操要推计口授田制了,那么,这屯田制也得动,是以他需要到地头上查看一下形势。

  可没有想到,这里的百姓,有如此的不欢迎官兵。

  如今曹操麾下的屯田制分为民屯与军屯。

  民屯为招募之流民,每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每岁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六成而民四成;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

  军屯则以士兵屯田,每六十人为一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所得收成,除去所用与粮饷外,尽皆上交。

  而这,也成为了曹操军粮最主要的来源,但所谓流民,在战乱以前,也是大汉的百姓啊。

  一路行来,荀彧听了不少消息,更多的,是关于刘禅与天子书的消息。

  刘备因推广计口授田制仍在交州,还未赶回许昌,所以临近新的一年,刘禅便代替其父向天子上书。

  照常客套后,说了一番刘备计口授田制推广的进度,而后又说了长安与洛阳皆已修缮完毕,希望天子能带百官还于旧都。

  并且,附带上两张绘图,画的是如今的长安与洛阳。

  朝堂上的反应,荀彧早已知道。

  汉室旧臣们欣喜不已,没有人反对,有赞成刘协都长安的,有赞成刘协都洛阳的,即便到了如今也还未定下。

  而刘协的反应,欣喜之余是很快平静下来,平静的让他有些看不懂,这小皇帝,到底也是在各种困境之中有了些成长的。

  其实,若是可能,他也希望这天下的战争就此为止,可事事不尽如人愿啊。

  若是曹操不争,那么曹操的下场,不会比世家好到哪里去。

  于刘备而言,同样如此。

  所以,他们二人无法后退。

  也因此,作为曹操的谋臣,荀彧也就无法后退。

  “令君,如今天寒,这些个屯民不愿出来受冻,也是常情,还请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