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8章 从未有过的画面_我的电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8章从未有过的画面

  要拍摄《前夜》的故事,首先演员的台词是一个关键的点。

  章昊要求演员们,必须用方言来表演整个单元的故事,这可就太为难演员们了。

  好在演员们也愿意付出努力,尤其是主演黄渤,特意找了几位久居津门的粤省人,学习他们那一口粤式津门话。

  之所以在语言口音上做出要求,是为了贴近真实情况。

  要知道当时,普通话还没有被确立成官方语言,大家都是说着五湖四海的口音来交流。

  光是这一个语言口音上的小设计,就能把观众迅速拉回那个年代。

  此外,原型人物已经在2002年去世,但其儿子还是向剧组介绍了其父亲的故事。

  通过帮忙,剧组又找到当时参与设计旗杆,如今还在世的几位老人。

  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了,但老人们对这个事情还是记忆犹新,详细给剧组讲述了整个故事。

  当讲述到为了旗杆的材料,百姓们踊跃捐款捐物的时候,老人更是感动落泪。

  随行的编剧田青很感性,也跟着掉了眼泪。

  “章导啊!”采访结束,老人拄着棺杖把章昊一行人送到家门口。

  “您老叫我小章就行,”章昊扶着老人,尊敬说道。

  “小章啊,这个戏你们一定要拍好,拍得精彩,让外国人看看,我们奋斗到今天,是怎样一股精神力量在支撑。”

  老人几乎站不住,但他握着章昊的手仍然有力。

  之后章昊接受采访时表示,那一刻他感觉不是老人握住了他的手,而是历史握住了他的手。

  走出老人家的那一刻,章昊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一个上头安排的任务,更是一份责任。

  他有责任让当代的年轻人去了解那段往事,有责任让全世界都撇去偏见,认识到这里是怎样伟大的一个国度。

  实际上,郭凡之后和章昊谈起他负责的《飞天》项目时,说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

  收集资料完成后,编剧田青继续修改剧本,最终完成了第十二稿剧本。章昊看后非常满意,于是就用这一版的剧本来拍摄。

  因为取得上上面的同意,章昊得以在广场来拍这场戏,他对制片人提出的一个要求就是,找尽可能多的群演来填满广场。

  制片组很好的完成了这个工作,他们发动附近几个高校的学生集结来充当群演,人数达到一万人。

  至于更多的人数,那就要交给电脑特效来完成了。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影片就开拍了,首先第一场戏就是在广场拍戏。

  看广场前方各种举着国旗聚集的学生群演们,往来的游客好奇:“这是在干什么?国庆不是都过去了吗?”

  这时候有旁人指着牌子道:“看那,在拍戏。”

  只见牌子上写着《我和我的祖国》,总导演:章昊,主演黄博,张晚意,胡军,黄志忠……

  游客立马惊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