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九十四章 抗联救援_谍海无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心反满抗日却苦于没有门路。

  对此池砚舟感同身受,早年间寻觅组织踪迹所遇艰辛历历在目,并非有心抗日就能找到组织同志。

  此事所要历经的难度远超想象,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故而身边三五好友志同道合携手同进,所谓民间团体严谨而言是未寻得专业组织的临时产物。

  八名青年行事多有不专业之处,可其精神值得肯定,若此番再去讨论是否会影响父母兄妹、亲朋好友则没有意义。

  谁人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投身反满抗日事业再去瞻前顾后,则无人能胜任工作。

  只是说专业情况下应是尽量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显然八名年轻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亦不存在这样的经验。

  事已至此批评的话语难以开言,池砚舟、纪映淮都希望逃离人员可以安全脱身,被捕成员也希望仅是送去监狱关押,几年后能重见天日。

  话题到此池砚舟与纪映淮再无更多言语,两人各自离开。

  等到晚上收工后池砚舟绕路将消息告知组织,先前就奇怪警察学校内潜伏人员究竟是谁,现在能解开谜底。

  夜里回到家中池砚舟也与徐妙清谈论此事,听罢讲述她面色同样惋惜,爱国青年对抗日反满局势至关重要,虽是缺乏经验可却是薪火相传的主力军。

  “可惜敌人势大我等难以发展培养大好青年,东北沦陷至今多少青年丢掉性命,他们敢于发声勇于反抗,看似以卵击石却是用鲜血唤醒民众,用性命惊醒世人,战乱年代书生并非百无一用。”

  对于徐妙清的话池砚舟深感认同,在南岗警察署时就有过镇压集会学生的任务,那些青涩的面孔面对凶神恶煞的警员时确有恐惧。

  眼神之中难掩胆怯。

  可哪怕最后黑洞洞的枪口顶在额头,害怕到身体止不住发抖的学生,却并未透露半个字。

  怕!

  却有坚定的信仰!

  这两件事情从来不是自相矛盾。

  “战斗环境艰苦。”池砚舟认为现在东北境内,若有十人想要反满抗日,最后真正能走上这条路的,或许仅有一人。

  一半会死在这条路上,剩下又有几人要倒在即将找到组织的门槛,最后则有一两个人窥不得机会踌躇不前。

  这就是现状!

  池砚舟不是危言耸听,尤其冰城更能体现这一点,他有十足的发言权。

  “学员在城外佯装埋伏抗联的过程中逃离,借助密林以及城外复杂地形,应该是有机会脱困的。”徐妙清虽话语是如此说,但语气是稍显没底。

  警员对城外搜捕很有心得,学员慌不择路逃离后很难有良好的躲藏思路,被警员抓到的概率不小。

  饶是经验丰富的反满抗日成员,在城外被搜捕到的例子就数不胜数。

  “我会关注一下,警察厅特务股的搜捕情况。”

  “如果我们能有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