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二章 帝下江南,步步是血(求保底月票)_独治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故而京军亦是随行伴驾。其实花费的大头还是粮食和住宿,不亚于一场小规模的战事。

  不过现在大明的财政十分的健康,特别各地收上来的税越来越多,而白银打下来对税收以粮食为主的朝廷财政其实是正向的。

  百姓们只敢远远地观望,不敢有丝毫越轨之举,却是不断传来一片片山呼万岁之声。

  赵老四居住在北郊,自从得知皇帝南巡后,亦是赶过来远远看到御驾上的年轻帝王,眼睛当即噙着泪水远远跪拜帝王。

  若不是这位帝王鼓励他种棉花,亦不是这位帝王对他们轻赋税,他哪里有这里子孙满堂锄田树下的好日子呢?

  从通州码头起航,这艘产自天津造船厂的皇船缓缓行驶在河面之上。

  朱祐樘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乘船,而今站立宽大的甲板欣赏两岸的风光,还有眼前这条清澈的河流:“此处便是会通河吧?”

  “陛下圣明,元人取巧于海道,然大宗令工部一力贯之,引汶水北流集于临清御河,助京杭大运河再延四百里!”谢迁随行伴驾,显得小心翼翼地道。

  因在《明》刊总编位置上表现出色,他不仅获得了天下士子的敬仰和称颂,亦是慢慢赢得皇帝的重视。

  此次他随行伴驾南下,虽然他还不是阁臣,但一些奏疏将会由他来票拟,已经算是一个准阁臣了。

  若是此行表现出色,皇帝再来个心血来潮,那么他入阁将不再是梦,那样便算得上是光宗耀祖了。

  正是如此,他此次南下亦是做足了准备,争取成为皇帝身边的百科全书。

  朱祐樘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今年的漕粮总额预计是多少?”

  因皇帝出巡,此次的河面是一艘漕船都没有。

  其实京杭大运河的使命从来都不是课本上促进南北经济繁荣,对于整个王朝而言,最重要的作用是解决北粮不足的问题。

  跟陆运相比,水路的便利性大大的提高。

  只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成本永远都是运输成本,即便大明拥有京杭大运河,运粮的损耗都在八成以上。

  不过这种南粮北调的情况,现在已经有所改变。

  在收复建州后,大明推动了东北的开发,现在东北粮仓已经逐渐成型。加上引进朝鲜米,导致北方的粮食问题得到极大的缓解。

  原本每年都需要至少四百万石的漕粮北上,但现在漕粮已经减少了一半,而弘治朝的目标是三年内将漕粮降至一百万石以下。

  至于释放出来的大批劳动力,户部已经着手准备成立大明物流商号,主要负责南北间的货物运输。

  “臣……臣不知,臣这便询问于户部!”谢迁心道皇帝还是务实啊,却是红着脸吞吞吐吐地道。

  朱祐樘瞥了他一眼,却是淡淡地道:“谢师,你跟朕无须如此紧张!这并非要紧之事,户部一直在努力合理调低漕粮的需求量,只要他们能够三年内将漕粮降至一百万石以下,倒不需要给户部施予太大的压力!”

  作为一个优秀的帝王,既要给下面的人施予压力,亦要适当体恤臣子。

  户部尚书何琮虽然没有李嗣那些资深的理财能力,但亦是一勤勤恳恳的小老头,一直在努力做着实事。

  其实不需要施压,单是自己此次南巡,他便已经不敢弄虚作假,而是会老老实实将漕粮的总额慢慢降下来。

  帝王出行,自然没有人敢阻拦。

  至于会不会出现刺客,数万护卫军不是吃素的,别说是近身,离皇帝一里外都已经被查得底朝天。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