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注定的结果(下)_官场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萧的年轻人在老林那里挂过名号?不得不说,能一步步从一名普通的干部爬到国务院事务管理局人事司司长的位置,张蕴齐察言观色的功夫确非寻常角色可以比拟,他虽没有真正揣测到林清心里在想些什么,但他却仅凭自己的直觉就已将萧潮和林清的失态联系在了一起。

  不过,即使张蕴齐联想到这些,心中有所警觉,可与林清之间身份地位的悬殊差距,还是让他凭空生出一阵嗟叹,老林啊,两个名额事先咱可是说定的,你可千万莫要临场变卦,让我张蕴齐以后没脸见人啊!

  想到这里,张蕴齐朝萧潮投去凌厉的一瞥。貌似姓萧的年轻人的籍贯是徽省宣河市,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来头,他究竟通过何种关系在老林那里挂了名号?

  萧潮身在局中,却又是其中最困惑的一位。遇到一个神情变幻莫定的主考官也就罢了,可适才他从张蕴齐的眼神中,又敏感地捕捉到一丝对自己颇为不善的神色,饶是他平时自诩够沉稳,够冷静,这会儿也不禁忐忑起来。他犹豫着,是否还继续按照最初酝酿的,也是他答辩陈词中最具分量,涉及现有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阐述出来。说实在话,若不是发现张蕴齐望向自己的目光不善,萧潮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将那番酝酿多时的‘高论’抛出来。

  可现在,他是真想退缩了。他是初出校门,涉世也不深,平时也接触不到层次较高的政治人物,甚至对政治方面的东西也不够敏感,可他很清楚自己的设想已经触及到一个极敏感的范畴――意识形态领域中改革和保守之争。

  改革开放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少有识之士都已充分的认识到,现行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缺乏生机和活力,制约了社会发展的进度,他们提出地方改革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在中央总体改革的精神下,闯闯新路子,他们明确指出计划体制似乎管的很死很紧,实际上计划外的东西多的不得了,冲击了计划内的东西,这是宏观上没有管好,管住。微观上怎样放开管活,具体怎样搞,如何解决体制改革问题,地方也可以尝试。总之改革不能零敲碎打,也不可因小失大。

  但要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难免会涉及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姓‘资’姓‘社’之争。虽说在现代开放的社会,不会动辄给要突破传统的改革者戴上思想激进的帽子,但个中的厉害关系也决非寻常人可以承受得了的。

  萧潮情不自禁地打了退堂鼓,没有继续阐述他有关深化体制改革,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实现社会经济飞跃性发展的构想。

  在萧潮走出面试会场的那一瞬间,心胸内突然生出一股无力感:惭愧啊,面试的答辩陈词最后虎头蛇尾了,脑海中酝酿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构想竟然让自己硬生生咽回到肚子里。

  望着那个欣长,有些落寞的年轻身影消失在眼前,林清的思绪慢慢清晰起来。

  这天晚上,直到十一点多钟,林清、张蕴齐等人才离开教育部的办公大楼,从走出会场到停车场的路上,张蕴齐好几次试探着想和林清交流意见,都被林清拿话搪塞过去了。张蕴齐心中虽有些愠怒,可面上却不敢显露出半点异色,只能悻悻地向林清打了声招呼,上了自己的车。

  林清一上自己的专车,立即吩咐司机把车开往后海。

  车到后海停下了,林清没有让司机留下来等自己,而是吩咐他将车开走了。

  他自己一个人沿着一条清幽的小径,来到一座独门独户的四合院前。

  。。。。。。。。。。。。。不好意思,这两天忙了一点,一天只传了一章,明天争取多码点上传,谢谢大家的收藏和推荐!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