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4章 日军在缅北的最后一支王牌_从我的团长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装甲兵,组建成新式的摩托化混成部队。

  这样的部队,在机甲化进程较慢的日军中堪称异类,他们既拥有较现代化的作战手段,又继承了日军骑兵部队的机动性,因此往往是一个师团中最有突击力的部队。

  第二搜索联队就是这样的一支部队,隶属于第2师团,其前身为日本陆军骑兵第二联队,这是一支在日俄战争中唯一可以拼马刀拼赢哥萨克骑兵的日军部队。

  1940年,这个联队实行改编,最初辖有两个骑兵中队、一个装备九七式战车和九四式战车的装甲车中队。

  不久,为了加强其机动能力,将两个骑兵中队改为两个摩托化乘车中队,并增加了一个装甲车中队。

  这样一来,第二搜索联队拥有两个摩托化乘车中队与两个装甲车中队,全部实现机械化。

  在密支那最危急的时候,日军曾抽调原好三大佐率领的这支搜索联队西进,准备救援密支那,但到达八莫后因日军上层考虑到雨季原因,始终犹豫不决,担心把这支王牌也陪送进去,最终没有将其投入到密支那的战场,而令其在八莫就地固守。

  按照日军第33军本多政材的思路,原好三的装甲部队应该将八莫变成一根钉子,死死挡住驻印军。

  只是,这样用兵从一开始就预告了失败。

  因为用装甲部队固守八莫,就相当于抛弃了战车的突击优势。这样一支机动性极强、主要由历战老兵组成的突击部队,没有被日军用于突袭作战,却用来守城,本身已经是一个用兵上的失误。

  这大概也是日军的无奈之举,因为作为缅北作战生力军的第2师团,经过和远征军的几次交战,所属的七个联队中,有六个都基本被打残,只有第二搜索联队因为作为预备队基本没有参战,还有较强的战斗能力。

  但无论如何,让一支摩托化部队打防御战,都是大大降低了其使用价值。

  不过,有这样一能打又能跑的部队在,日军仿佛吃了定心丸,扔抱有翻盘的幻想。

  日本陆军本来就是由一群战争赌徒组成,无论输成什么样子,都无时无刻不想着翻盘。

  如今,日军仍然控制着缅南一大片区域,包括腊戍、芒友、遮方等大小城镇的土地,其面积仍然可以装得下好几个巴勒斯坦。

  因此,日军感觉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尚有回旋的余地。

  从密支那到八莫大约300华里,攻打八莫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沿伊洛瓦底江东岸南下,从东侧切断八莫与南坎方面日军的联络,然后攻城;另一条是小路,沿伊洛瓦底江的西岸南下,到达八莫对岸的太平江,然后渡江攻城。

  按照预定计划,驻印远征军在密支那的部队大举东进,这次攻击作战,本来是新一军和新六军两路齐头并进,但进攻部队走着走着

  请收藏:https://m.9bi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